打造闽派文创品牌正当时
2021-05-21   作者:潘抒捷   来源:福建日报

“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三坊七巷承载着老福州的坊巷记忆。“五一”期间,“后街拾遗”坊巷市集活动在这里举办,聚集了许多国潮文创、手作好物。这些文创产品背后的厚重历史与文化故事,在市集活动中,以一种更亲切、更生活化的姿态走近市民和游客,取得良好成效。

恰逢今年世遗大会将在福州召开,如何以此为契机挖掘世遗资源,并让文创与世遗大会相融合,一时间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运用创意思维,把特定的文化元素转化成设计元素,融入产品、渗透到生活,这就是文创。数年前,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冰箱贴、胶带纸、手账本、百什匣收纳盒,“故宫出品”成为现象级爆品。国家博物馆参照馆藏品海晏河清尊、杏林春燕文瓶制作餐具、台灯,敦煌研究院依托莫高窟推出“丝路”“飞天”等主题产品,也都赚足了人气。在这几家头部馆院带动下,各地馆院也纷纷涉足文创产品开发。福建博物院设计的福船茶包,用海浪、波纹等元素做装饰,以宋代海上交通线路图明信片为背景,让漂在茶汤上的袋泡茶有了在海上丝绸之路扬帆远航的寓意。

文创产业率先在文博领域破局后,逐渐转向其他领域继续拓展。从开发主体看,除博物馆、博物院外,景区、报社、企业等也纷纷加入其中。比如,人民日报社上线人民文创,先后推出钢笔、徽章、笔记本、文件夹等文创精品,布局文化创意产业。福州、厦门的一些民营企业,把大漆、锡雕、陶艺等非遗技艺与皮具、茶具结合起来,让文创产品兼具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从品类来看,文创产品起初集中于文具、饰品等,现在则延伸至食品、鞋服、化妆品、文娱游戏等多个方面。比如,故宫“瑞兽雪糕”、西安“城墙味道”、西湖“断桥相会”等文创雪糕,成为“朋友圈摄影大赛”必不可少的道具。再如,爆款游戏通过游戏人物“皮肤”带动地方戏剧破圈,在年轻群体中也有不俗影响。

如今,文创找准了文化资源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结合点,不仅连接博物馆与参观者,还在促进文旅融合、助力地方戏曲融入现代潮流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缘何能如此?

首先,传统文化与审美潮流相互融合。传统文化固然优秀,但未必符合现代审美潮流,有时候就像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受众不多,覆盖面不广。文创产品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延展创意,优先选择具有较高认同度、共鸣点的部分进行创造性改造。如此,就容易受到市场认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文创产品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文化故事,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由此,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创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过程中,传播放大了文化价值。

其次,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得益彰。文化创意要有“区别于他人”的特定元素,也即IP。它既可以是“武夷山”“三坊七巷”等具象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区,也可以是“爱拼会赢”“七溜八溜、不离虎纠”等抽象的工作精神与生活态度。文创产品被赋予精神内核,其实也是对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的正向价值观的一种轻松而时髦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消费者使用这类文创产品,能够唤起感觉记忆,实现情感认同。

作为重要的消费群体,90后、00后的新世代见证了国家崛起,对传统文化充满了信心。基于传统文化的文创产业蓬勃发展,正是这种自信和底气在消费领域的投射。对于福建来说,抓住世遗大会这类重要的机会,充分挖掘世界遗产资源,做强做好闽派文创品牌,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景必会更加广阔。( 潘抒捷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