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帮我们太多了......”“常回来看看......”“别忘了我们......”村民们眼含泪水对王荣说着依依不舍的话。
王荣是武夷山市纪委监委干部,下派横墩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近日,她结束了为期三年的下派工作,得知朝夕相处了1000多天的王荣要离开村里的消息,村民们自发来到村口为她送别。
一阵山风吹来,还有些凉意。王荣挥挥手,感叹道:“山里的日子过得真快,三年前在村部旁栽下的小树苗,如今比我都高了。”
时间回到三年前,王荣说,驻村前,领导特意嘱咐说:“你虽然是研究生,但到了村里就是‘小学生’,农村是最历练人的地方,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就这样,王荣怀着“求学”的心情来到了岚谷乡横墩村。
岚谷乡是武夷山市五个省定老区贫困乡之一,横墩村更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贫困山村。
刚到村子里时,村民们认为王荣只是个“掉书袋子”的“秀才”。好在,她本地话说得还算溜,就靠着自己小时候去割稻子、砍柴、挖笋的经历,和村民们打开话匣子。很快,王荣就和村民熟络起来,被村民当成“自己人”。
王荣(左二)在烤烟房了解烟叶生产情况
“越是‘自己人’,就越要帮村民多办事儿”。王荣心里暗下决心。
记得有次王荣到村民彭金福家中走访,还没进门,就听到一阵争吵声。原来彭金福在责骂儿子贪玩,不好好读书。没想到小伙子也不甘示弱地顶嘴说彭金福“懒汉”。经过了解,王荣得知彭金福并不是真“懒汉”,他的老婆瘫痪多年,饮食起居都要他照顾,再加上周边没有合适的活干,于是一家人就这样靠着低保生活,日子过得十分窘迫。
彭家的这一幕给了王荣很大触动。“如果下派三年后,村里还有金福这样的家庭,我这个‘自己人’是不合格的!不管怎么样,想尽办法也要让大伙儿的生活好起来。”其实,很多贫困户不是不想脱贫,而是不知道怎么脱贫。要彻底脱贫,关键是要就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很快,王荣和村干部们逐户走访,了解每户的致贫原因、劳动力状况、技术特长等。商议后他们决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脱贫。王荣一方面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了产业帮扶资金,一方面联系锦秀园等3家合作社建立扶贫产业基地。贫困户以政府帮扶资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有了分红,有了工作,贫困户就有了“造血”功能,脱贫也就有了指望。
稳定的就业和收入,点燃了很多像彭金福一样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就这样,2018年底村里的贫困户全部脱了贫。
然而,脱贫只是“小目标”,如何实现不返贫、持续发展,让大家能致富,是王荣这个“自己人”必须要为大家考虑的。
王荣觉得还得“靠山吃山”,陆续培育熏鹅、黄菊、稻花鱼米、竹荪等一系列农特产品,并先后打造了“稻花鱼节”“清凉节”等具有乡村特色的文旅活动,让四方游客来村里体验制作熏鹅、抓稻花鱼、打糍粑等。
去年央视还来到横墩村,拍摄了《家乡的年味儿:福建武夷山岚谷春节习俗》。横墩村的品牌算是打出了,如今一年接待游客在5万人次以上。
熏鹅的辣香、黄菊的清香和鱼米之香,横墩味道渐渐地做成了一方产业。更让王荣惊喜的是,这两年村里“回巢”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村里为他们提供了创业基地,而他们用直播带货、网络电商等新形式,让绿色农产品飞出大山。
年初,王荣又将村里两栋老房子改造一新,打造成集水美旅游、农特产品展示销售、岚谷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农旅文融合发展基地。
努力就有收获,付出总有回报,如今的横墩村走出了一条“村有产业、家有就业、户有分红”的新路子,从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的贫困村,到2020年突破20万。横墩村列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
时光荏苒,如今,王荣已经结束了下派生活。回望过去,王荣说,从下派之初的忐忑不安到渐入角色再到依依不舍的离开,这个过程有汗水,有喜悦,更有收获。前行路上,心中的信念坚如磐石,永往直前、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