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山区真扶贫 归来仍为地质郎——记福建省196地质大队驻村书记王金和
2021-06-24   来源:福建省196地质大队

2017年12月13日,按照省委统一部署王金和带着一纸任命,从福建省煤田地质局省196队的一名地质高级工程师“变身”驻村第一书记。他还清楚地记得报到那时,单位领导送他到龙岩武平报道,14日上午镇组织委员谢小兰驾车载着他历经山路十八弯和泥泞坑洼的小路,中午才到达大禾镇源头村,看着破旧的村庄,他深切的体会到什么叫“贫困边缘山区村”。王金和接过村干部为他递上的一杯接风洗尘的开水,一饮而尽,暗下决心向困难叫板、向落后宣战,一定要发挥所长,团结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

微信图片_20210624184539_meitu_1_meitu_2.jpg

千方百计,修一条脱贫攻坚致富路

源头村地处偏远、山大沟深,9个村民小组散居在山脚山坡各处,村组道路高高低低,汽车进村弯弯绕绕;1560名村民中,贫困户就有36户123人,观念老旧、思想保守,经济发展缓慢……

王金和深知答好脱贫攻坚这份答卷,没有比实干更好的良方。作为第一书记,他最关注的就是群众当前面临哪些困难,最大的心愿就是为群众多办点实事。

微信图片_20210624103553_meitu_9.jpg

驻村第一书记王金和(左一)入户走访

一到村里,王金和便积极与单位及镇党委沟通联系,深研细学基层党建、农村工作知识。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和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他迅速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工作。为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走村入户问人口、问收入,了解当地民情风俗、经济发展情况等,不到一个月就对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扶贫重点在哪里,优势怎么发挥、短板怎么补齐,有了全面的认识。通过广泛察民情听民意,他与村“两委”几经商议,确立了三年发展目标,为源头村勾勒出一幅“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穷在天、困在路”,长久以来,源头村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村道狭窄、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家家户户出行由原来的摩托车变为现在的小轿车,2.5米宽的水泥硬化村道显然不能满足村民产业发展和安全出行需求,道路扩宽自然就变成了村民们最大的期盼。

有一天,一位村民不小心摔倒受伤严重骨折,正好在驻村防汛的王金和知道后,赶紧和村干部一起开车送受伤的村民去县城医治。返回时,曲折的山路大雾弥漫,车子只能缓慢的行驶,深夜快到源头村时,突然前方山体滑坡,截断前进的村道,多亏了村干部和村民们帮忙清除泥土砂石,回到村里已是凌晨,心有余悸的同时,他也更加坚定了要修路的决心。

为了将村道扩宽至4.5米,王金和将身上的橙色地质工作服换成夹克衬衣,到处“化缘”跑项目、争取扶持资金。从2018年开始争取项目、规划修建,但因村财薄弱、项目资金缺乏等原因,历经重重困难,他从未放弃。在没有办法整条实施道路扩宽硬化的情况下,那就采取分段实施;没有配套资金,那就积极与市、县、镇三级政府部门和派出单位局、队联系,争取更多支持。经村两委干部多方努力,先后总筹资约100万元,村部-大布村-桃溪江坑的4.5千米村道扩宽工程分三段实施,2020年村道路面扩宽硬化终于全线完成。这几年他始终一步一个脚印,只管实实在在的为村里做点事,尽量多修一米路,多添一盏路灯,多给村民一点便利。

微信图片_20210624102718_meitu_3.jpg

村部至大布村道扩宽工程

这几年,王金和为源头村争取到各类资金6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共硬化拓宽村级道路5.1公里,修缮硬化村内机耕道6.3公里、机耕道路基2.8公里、水渠7.6公里,修建桥梁1座,安装照明路灯50盏,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环境和农作条件。

微信图片_20210624102848_meitu_4.jpg

龙岩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兼省派龙岩市驻村干部领队曾国强一行到源头村生态农场调研

有了便利的交通,源头村迅速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脐橙种植),种植面积230余亩,吸纳20余人进园务工;鼓励村民扩大水稻、辣椒、仙草、石参等村传统种植增加种植面积,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同时实施石参种植、象洞鸡和兔子养殖等5个激励性扶贫项目,先后惠及村民达31户扩大了种养规模,发放扶贫资金或实物约32.45万,增加了村民收入。

发挥优势,送一碗安全饮用暖心水

源头村,位于武平县北部,为永平镇、大禾镇与桃溪镇三镇接合部,人多地少、水资源贫乏,水质含氟高、硬度高、口感差。

“王书记,不好意思啊,最近供水紧张,村里的自来水比较浑浊,但是烧开的水还是可以喝的。”村干部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还记得刚来源头村的那天,村干部递上的那杯开水的泥腥味,王金和久久未能忘却。他在驻村期间留心观察,除了水质较差,源头村的自来水一到用水高峰期,常常会有水量不足的情况出现,特别是旱季的时候,水源地水量供水就更不足了,部分村民甚至要去隔壁村取水,严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用水。

微信图片_20210624103041_meitu_6.jpg

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指导水井钻孔选址

为了让村民们都喝上安全健康的饮用水,王金和把村民的饮水问题写到自己的扶贫规划中,多次向镇党委报告,并多次向县水利局、民政局领导反应饮用水短缺的问题,2019年争取到资金25万元来提升改造村部饮用水工程,主要是改造现有自来水管网和实施一口水井,解决村部用水短缺的问题。在水井钻孔选位时,利用自身地质技术优势,认真进行实地调研勘测,科学指导水井钻孔选址,使水井出水效果良好,有效缓解了村民用水紧张问题。幸得去年实施了水井,日抽8-12小时能满足村部附近村民生活用水,今年上半年雨水短缺,水源地供水量本就不足,加上大禾至上板寮道路施工,将原先的供水水源及供水管破坏,原供水就没了。

同时,王金和向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反映车上和大布两个自然村还没有干净自来水的饮用水问题,2018年积极争取到资金12万元,2019年在车上新建一座30立方米的小型自来水厂,一举解决了车上-大布自然村400余人的饮水问题。“真是多亏了王书记,让我们大家都喝上安全水、暖心水!”——这是附近的村民对王金和十分赞许。

真心实意,建一个党群活动好阵地

“脱贫攻坚工作,是政治任务,是工作责任,更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不仅需要行动,更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去落实。”王金和便是这样把整颗心都带到了村里。

 “村里办公室简陋狭窄,基础设施薄弱,工作难开展。”“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没人,村里也没去处,连个说话消遣的地儿都没有”“村里没有老人院,独居老人生活没保障”,都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落实到行动中。

2018年,王金和结合源头村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实际情况,积极与镇党委政府、县委组织部的沟通协调,成功将源头村纳入“消除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项目名单之列。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找专家,查资料,跑遍相关部门,并与村两委到邻村调查研究,结合村里的实际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建议,提出建设源头村建设建筑面积723平方米、占地面积254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工程。

为了实现村文化活动中心工程项目顺利进行,解决该项目资金缺口较大的难题。王金和多次赴县委组织部等多个县直单位部门咨询、沟通,寻求支持,共筹集到建设资金120余万元;同时他主动向派出单位汇报情况,得到了福建省煤田地质局省196地质大队的大力支持,给予了专项帮扶资金25万元。 

微信图片_20210624103210_meitu_7.jpg

源头村办公、活动等场所不断完善

2019年1月,集村部、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幸福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村级活动办公场所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改善源头村办公条件、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服务功能、实现新跨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为建设 “产业兴旺、生活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供了组织和阵地保障,也让村民日常休闲有了去处,“幸福院”更是让孤寡老人生活得到保障。

凝心聚力,强化一个不忘初心好支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贫奔小康,支部是核心,班子是基础,党员是关键,王金和作为“第一书记”,是强基固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成为了王金和驻村后担当起的首要任务。

一到村后便积极与单位及镇党委沟通联系,深研细学基层党建、农村工作知识,练本领、提能力,在镇党委的指导和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迅速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工作。为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吃住在农家,工作在农家,与村干部开展了多次座谈、聊天,听取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对村班子的评价以及诉求,走村入户问人口、问收入,了解当地民情风俗、经济发展情况等,不到三个月就摸清了村里整体情况,融入到村民中。“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好党支部;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王金和始终牢记在心,只有党组织这个“主心骨”硬起来,贫困群众的“腰杆子”才能挺起来。

驻村近三年来,王金和先后完善了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周一村务通报制度、党员专题议事制度、党员包联贫困户制度等,组织开展“帮扶联创”、“双联双促”、“守初心、悟初心、践初心”、“红土先锋服务”系列活动,举办各类培训学习活动50余次。他坚持全村党员定期一起学政策、议民事、解民忧,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村里的一位老党员表示:“王书记来了以后,对学习抓得紧,学习次数多了,也有了更多结合村里实际的讨论,很多事在讨论中就找到了办法。”每一件事情的解决,都让村民对党支部有了更多的信任感,大事小事都想到村部说一说,找王书记聊一聊。“王书记,要常回来看望我们啊!”得知王金和即将期满,村民们纷纷表示舍不得他离开。

村子发展慢,关键是缺人。发展新党员,特别是年轻新党员,也是第一书记的重要责任。初到源头村之时,王金和就发现村里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问题,36名党员中50岁以下党员不到10名。于是,在抓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同时,他不忘吸收新力量,大力发展年轻党员,与村“两委”审慎把关,发展吸收5名35周岁以下优秀年轻人进入党员队伍,为党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党员队伍更充实、有力量,才能更好地为源头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定制度、学知识、建纽带、立规矩、壮力量……在王金和的带动下,源头村“两委”班子发生了显著变化,支部有了活力,队伍有了合力,每个党员工作都充满干劲,真正成了群众的“主心骨”。村里整治环境卫生,共产党员顶上去,带头把自家的养殖场污水处理了;村里修路,共产党员顶上去,当义务质量监督员;村里修水渠人手不足,共产党员顶上去,干最累最苦的活;村里疫情防控任务急重,共产党员顶上去,挨家挨户摸排宣传、昼夜值守……这是王金和驻村期间工作的真实写造。

不负使命,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三年多来,王金和认真履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镇驻村帮扶各项脱贫决策部署,基本实现驻村伊始提出的“建造一个阵地、发展一个产业、修善一条路、开发一块田、扮靓一片庄、强化一个支部”的“六个一”奋斗目标,帮助源头村多渠道增收,先后实施了三期光伏发电项目,三次资金入股县相关扶贫项目,2020年源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约13万元,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1.19万元,比2017年分别增长800%、30%,实现了贫困村脱贫摘帽、12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3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整村实现摘帽脱贫,顺顺利利完成驻村的各项工作任务。

2021年3月30日,在王金和驻村工作结束之际,武平县大禾镇陈德文副镇长和源头村蓝天智书记一行来到福建省196地质大队,送来锦旗和感谢信,感谢福建省煤田地质局、福建省196地质大队派驻王金和三年来驻村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武平县大禾镇副镇长陈德文肯定了王金和三年的驻村工作,高度评价了驻村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三年红土行,一生红土情!驻村虽然结束了,今后我将不负使命继续关注源头村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新智慧。驻村结束我即将回到工作岗位,无论在哪,什么岗位,我都会听党指挥,团结同事,与同事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新时代争取交上一份作为地质郎新时代答卷。”——这是王金和驻村工作圆满完成后的深刻感悟。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