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洋村高标准农田整治初见成效
7月12日,带着组织的重托和派出单位——省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领导的期望,满怀激情与希望奔赴派驻村报到。心中一直在告诫自己,一定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严格按照驻村管理办法,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履行“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项职责,团结村“两委”班子,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饱含深情的政策宣传好、落实好,真心用心暖心细心干好每件事,在锤炼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于修身律己,恪尽职守,把工作干好,把好事办实,把职责尽到。
薛磊(左二)邀请闽江学院海洋研究院博士等到村研究治理水浮莲事宜
务实作风开新局
进村入户摸实情。驻村的第二天,就把深入走访调研、广泛听取群众声音、了解村情民意作为开展工作的突破口。目前,基本掌握了驻在村的村域区位、人口结构、村容村貌、经济产业、就业收入和困难家庭及“五保户”救助等情况,为确定本村的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不仅学到了如何做群众工作,也学到了如何协调关系和拓展振兴的思路,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有效提升了谋划决策能力水平。
聚焦任务抓安全。一个月内,经历了台风“烟花”“卢碧”防御及暴雨次生灾害的防治,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安排值班值守、排查治理村居安全隐患、河道及排洪渠清理、危房和河道拉警戒线贴封条等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绝对安全。同时,严格按上级部署要求,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征兵体检、专项巡查、村容整治等工作。在完成任务中,与干部群众同吃、同劳动,拉近了感情,建立了友情,进入了角色,融入了工作。
建强组织固阵地。“农民要致富,全靠党支部”。作为省派驻村第一书记,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发挥好主心骨作用,坚持把建强党组织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把班子搭好、队伍带好、阵地建好、制度抓好,保证实现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支部议事决策、党员教育管理等制度,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着力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切实凸显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提高执行党的政策纪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立足村情找症结
在村群众老龄化加速传统产业退化。张洋村位于涵江区北部山区,海拔高度在100米到533米之间,湘溪(2.1公里)自北向南从村庄中部穿流而过,是涵江城区居民生活用水二级水源保护地,中间为湘溪河谷平原;村域面积3.38平方公里,现有农田600余亩、果园600余亩、其余山林3000余亩。户籍353户1422人,实际常住人口约478人左右,60岁以上老人约291人(不含疾患、残障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0.67%。村内核心种植区近300亩农田,于2018年已依托市、区开放招商政策平台签约流转给振兴乡村壶兰耕读研学实践基地(600元/年·亩);留守老人小片种植一些水稻、地瓜、花生等当季农作物,在山坡地种植枇杷、板栗、桔子等果树。由于山区盆地气候影响,枇杷基本三年一霜冻,另受区域大面积种植影响,成果也卖不出好价钱,家庭经济以转移收入为主。没有产业的支撑,年轻村民不愿意回归,也不会农业、果树种植管理;老年一代人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加速了村传统产业的退化。
集体经济空头化致使内生动力弱化。张洋村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约16℃、年均日照时数1600小时、年均无霜期275天、年均降水量1894.4㎜,境内四季分明,利于农作物及果树生长。距涵江城区32公里、镇政府1.5公里、区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1.5公里,位于18公里湘溪流域迷你马拉松健身跑道的中心点,距夹漈草堂森林公园清风寨登山路程约4.5公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但资源开发、资产整合利用不充分,致使村财无集体经营性收入,善治成无源之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变得一筹莫展、心余力绌。如村中五保户(3户3人)、低保户(7户22人)、脱贫户(3户5人)都是依靠财政转移支付保障;如幸福院老者食堂,场所、炊事装备完整,可没有集体经营性收入,无法开展日常保障。
思想观念陈旧化导致工作推进虚化。张洋村下辖4个自然村(暗坑里、园林、田楼、东埔)、11个村民小组,村委会位于暗坑里自然村。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一幢老宅祠堂,最大的一幢涉及近70户,最小的一幢也涉及近30户;另散落着十几处老宅,多为泥石木架结构,年久失修,比较破旧,没人居住,存在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村庄的村容村貌。村“两委”曾提议集中收储修缮利用,但村民要求有偿回购的也只占少数,大部分还是保留意见;乡贤建议依托老宅、祠堂修建村史馆、家风馆、文化馆、便民服务中心等公益性功能场所,涉及产权的村民意见也不统一。村民异地新建住房率达67%以上,宁愿老宅倒塌也不愿意维修,也不交给村集体处置。上述表现,有村“两委”宣传工作做不到位的问题,也有村民固守老祖宗东西一件不能丢的陈旧思想,关键还是村民自建“美好家园”主体意识缺失的问题,在整治村容村貌提升村居环境的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台风“卢碧”登陆前,薛磊组织村“两委”召开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会议
重点突破谋发展
针对张洋村的现状和实际,必须持续接力抓好2019—2035年村庄规划成果的落地(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特别要优化攻坚近5年的规划,进一步激发内在动力,紧紧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期和“十四五”开局之年关键期,学懂悟透用活《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高质量发展目标。
深化三大改革: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群众个体资源界定造册,整合集体、个人资源资产进行合法评估量化折股,形成股权架构;将村集体、群众个体所拥有的闲置房产和空间生态资源、政府近年来对乡村建设大量投入的基础设施资产,通过有资质的机构确定占股比例,实现增收致富;加强建立农业、农民风险防范机制,重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搭建村级乡村振兴经营主体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平台,引入社会资本推进项目落地合作运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促进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土地资源,借鉴成功地区改革试点经验,盘活村庄林地、耕地、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等资源资产,创新林票、地票、房票“三票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做好规划引领,全面优化国土空间体系下的镇、村规划,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在保护乡村历史风貌的同时,进行点面结合试点山区乡村整村推进区域性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依托村庄闲置建设用地(203地类)、未利用地(荒草地、滩涂地、闲杂地等),进行张洋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可产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指标约60亩和新增耕地指标约60亩。三是深化村企合作改革。研究出台村企合作利益联结分配机制,策划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产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指标、枇杷和中药材立体种植特色产业基地、壶兰耕读研学基地、湘溪康养基地等张洋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并与国有企业合作,张洋村以新增指标和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作为政府强产业、兴城市和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的土地要素保障,激活现有沉睡资源要素,作为国有企业投资保障。
谋求三大保障:一是建设有土地。通过三大改革举措,整合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30亩、群众闲置宅基地约30亩,为张洋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提供建设用地要素。二是振兴有资金。通过张洋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策划和立项实施,可整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指标约60亩和新增耕地指标约60亩,指标全省平衡可产生价值约8000万元,为国有企业牵头合作运营张洋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提供资金风险保障。三是发展有模式。通过激活村庄内生动力,活化农村资源要素,深化村企合作运营张洋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促进农村“三变改革”,实现土地、资金、造血业态等要素保障。
实现三方共赢:一是百姓有福利。通过张洋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的良性运行,实现变废为宝,增加村集体、农民的财产性、工资性、分红性等收入。二是企业有赢利。投入企业可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产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指标和新增土地指标,进行公开交易收益、良性运营项目收益和争取上级政策性补助等,投资回报可期。三是发展有成效。区、镇、村可实现村庄人居环境的综合提升,产业布局更加完善合理,激活新政策、培育新主体、建立新机制、孵化新产业、拓展新空间的发展模式可推广复制,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