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闽侯铺展一幅幅动人的“耕种图”
2021-08-30   作者:谭湘竹 陈建鋆 张存金 王妍   来源:福州日报

开荒拓土种蔬菜,引导流转助增收,夯实基础促发展……今年以来,闽侯县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山区高山反季节蔬菜、半山区时令蔬菜和平原区短期绿叶菜,助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以农业为依托的农家乐、果蔬采摘、民俗旅游等项目也在越来越多的乡村开花结果,吸引着八方游客。一幅以农业产业为基石带动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正在闽侯缓缓展开。

返乡青年带好头

偏远山村“土生金”

看着曾经荒芜的土地,被茄子、南瓜等蔬菜“画”出一幅五颜六色的画卷,赖启铭成就感满满。出生于闽侯廷坪乡石坑村的他,经历过乡村凋敝的困境,也曾离开家乡去城市里“淘金”。如今,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他选择返乡创业,在石坑村的抛荒地上“开疆拓土”,创办丰景生态农业公司,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扶持下,走出一条山区产业发展之路。

大棚里25公斤重的大冬瓜,让石坑村民赖久曲乐得合不拢嘴。原来,石坑村农业种植小而散,每家每户都是“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2020年,村里90%的土地都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后,赖久曲每年都有3份收入——土地流转金一亩达300元~500元、加入合作社每年分红可达1万元左右、为合作社种菜的收入每年达6万元左右,一年能赚将近10万元。

“把地交给合作社放心,比我们个人种得好。”夕阳下,年近花甲的赖久曲感到很幸福,土地流转让农民有了更多选择。村民腾出手来,可以在合作社工作,也可以搞些副业,多渠道增加收入。

“蔬菜基地面积有500亩,上半年产值已达300万元。”看着田地上茁壮成长的蔬菜,赖启铭高兴地对说,返乡创业种植蔬菜让他重燃干事业的激情,越来越好的村庄也吸引30多名村民回乡,和赖启铭一起“将种植蔬菜进行到底”。

蔬菜种植有特色

空心山村“不再空”

海拔700多米的竹岐乡山洋村凉风阵阵,漫山遍野的金姜,让金姜基地负责人卢长汉看到土地生“金”的希望。“金姜是由福建黄姜系统择育而成,根茎肥大,粗纤维少,肉质脆,辛辣适中,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卢长汉如数家珍,“基地种植的300亩生姜年产值可达300多万元。”

因为海拔较高、交通不便,山洋村里山区、半山区耕地大量抛荒,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这么好的耕地怎能就这样白白浪费,竹岐乡政府经过多方努力,把在永辉超市工作多年的卢长汉请回“家”,带领村民创业。今年3月开始,100多名工人在荒草丛生的半山区土地上干了一个多月,终于让曾经的荒地变成适合金姜生长的沃土。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因为有了种姜的“营生”,纷纷返回家乡。

60岁的范朝青就是返乡人群的一员。“这个岁数在城里打工也不好赚钱,回到村里种植金姜,我们两口子加起来一个月能赚近1万元,还能守在家里,真的很幸福。”谈起充满希望的生活,皮肤黝黑的范朝青眼睛里有光。

荒地上长出黄灿灿的金姜,30多名离家村民陆续返家。随着金姜基地的发展壮大和二期、三期工程的建设,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回家,让“空心村”不再空空荡荡。

基础设施大提升

农田处处“高标准”

一条条机耕路、排水沟、引水渠井然有序地“穿插”在田野里,一排排蔬菜大棚整整齐齐地“生长”在土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瓜果、蔬菜在夕阳下舞动着诱人的身姿……今日的闽侯乡村,到处都是这样动人的“乡村耕种图”。“你能想象一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抛荒地吗?”看着昔日的荒地变成一块块高标准农田,村民们兴奋地对说。

闽侯县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产业振兴的结果。为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2021年闽侯县投入建设资金7500多万元,用于山区、半山区改善农田灌溉、排水系统,完善田间道路的配套、提高田间道路通达率,提高农田生态防护功能,建设高标准农田,扶持发展设施蔬菜生产、蔬菜水肥一体化建设,提升农业装备水平等。

有了好的开端,未来怎样干?“我们将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大力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协助开展产销对接,创造条件吸引人才返乡创业,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蔬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逐步培育农业品牌,有效推动闽侯县蔬菜产业持续发展。”闽侯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程章平说。

农业产业的发展成为闽侯县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引擎”。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耕地抛荒撂荒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发展的蔬菜种植,也为农村返乡人员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增加农民收入。闽侯县蔬菜产业的发展,为福州市“菜篮子”工程建设作出贡献,也在乡村产业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谭湘竹 陈建鋆 张存金 王妍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