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十四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印发实施。《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福建省重点实施交通设施提升、园林绿化提升、居住品质提升、供水保障工程、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城乡环境卫生、城镇燃气工程、安全保障工程、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提升等十大提升工程,力争完成投资1.2万亿元。到2025年,基本建成“便捷、宜居、绿色、安全、智慧”的高质量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城乡基础设施16个主要指标达到东部地区中上水平、进入全国前十。
10月15日,在福建省“十四五”专项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明炫介绍,“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城乡基础设施将围绕“两极两带三轴六湾区”空间开发战略格局,构建支持福州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福建省将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品质,提高城市承载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
改造68.3万户老旧小区
居住品质是城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福建省高度重视城乡居住品质提升工作,全面推进棚户区、旧屋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全省70万户居民从棚户区、旧屋区搬出住进新房,28万户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王明炫表示,“十四五”期间,全省将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打造社区更新和街区更新样板,探索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更新机制和运行模式。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福建省预计改造68.3万户老旧小区,成片区推动建成时间长、整体环境差、结构安全等级低的旧屋区改造。同时,开展社区更新,完善水、电、路、气、信、无障碍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社区综合服务站、老年服务站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活动空间,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2022年年底前,力争全省60%以上的社区达到绿色社区创建要求。
打造百个特色精品公园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是福建省公园绿地建设的目标。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非常重视绿量的增加,全省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增长21.59%,达到8.94万公顷,全省建成区绿地率及绿化覆盖率指标均位列全国第三。
福建省公园绿地建设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很多公园缺乏活动场地和器材等。“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福建省各大城市的体育运动场所出现缺口。”省住建厅城市建设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城市公园由于场地条件好、绿化环境优,成为市民进行户外健身的好选择。省内有些城市公园已开始因地制宜增设体育运动场地,如福州新建的晋安湖公园和改造中的左海公园等。”
如何以此为参考,推进公园绿地提质增效?《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福建省计划打造100个特色精品公园,建设“万里福道”,全面提升公园绿地的服务功能和品质,持续推进“公园绿地+”建设。
据介绍,福建省将在新建较大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景观广场时,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园绿地,有计划地增加健身设施节点及小型篮球、足球、门球等球类场地。在中心城区、老城区或者滨水地区,配建户外健身器械,提升街头绿地的服务功能。此外,福建省还将在现有公园绿地、福道改造提升时进行补短补缺,推动体育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等建设,如充分利用河道沿岸现有公园、步道等设施,建设滨江亲水步道、运动慢跑道或休闲骑行道,满足广大市民就近健身、绿色锻炼的美好生活需求。
完善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方向。由于经常遭受台风袭击,福建省历来非常重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建设。
此次编制的《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将持续完善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统筹考虑蓄排结合的雨洪防御措施,合理布局并适度超前建设防洪及排水防涝设施。
《规划》提出,加强城市周边引洪排洪工程建设,推动雨洪公园和排水防涝泵站建设,推行城市排水防涝联排联调的管理机制,在龙岩、南平等地创建一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到2025年,福建省市县建成区将基本完成易涝点整治,力争城市建成区5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标准,各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实现老城区雨停后能够及时排干积水,新城区不再出现“城市看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