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寿宁县下党乡党委——带领乡亲们蹚出一条振兴路
两优一先典型
2021-10-18   作者:王崟欣   来源:人民日报

车拐过数不清的弯,盘山路开到头,福建寿宁县下党乡终于出现在青山绿水间……

30年前,这里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是宁德地区4个省定“特困乡”之一;30年后,4米多宽的柏油路与省道相连,每天游客络绎不绝,远近闻名……

每每念起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村民王光朝总要说:“下党能有今天,全靠党委带头!”

下党乡,地处宁德大山深处,下辖10个村。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全乡没有一条公路,交通十分不便,素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说法。

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冒着酷暑到下党乡访贫问苦,帮助解决发展难题;之后,习近平同志又两次来到下党乡,为乡亲们排忧解难……

乡党委原副书记刘明华至今还记得1991年第一条通乡公路通车的场景:“乡亲们激动地奔走欢呼。”同年,下党电站投产发电;随后,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相继建立。

具备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后,如何发展的问题随即摆在下党乡党员干部跟前。

原来,因长期生活闭塞,村民等靠要观念严重。“扶贫先扶志。要从思想上凝聚‘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发展共识。”下党乡党委书记项忠红说,“路通了还远远不够,必须发展产业,让通乡路变成致富路。”

在“一心二业三推动”的工作方案下,当地发展了茶叶和乡村旅游两个主导产业,通过干部带头,调动村民积极性。据统计,乡党委先后争取了13名省市县优秀党员干部到乡任村第一书记。

2014年,下党乡下党村党支部通过整合资源,探索推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农户专心种好茶,公司负责生产与销售,合作社负责管理。每年,农户除了茶青收入,还能获得高于市场价20%的溢价分红。

与此同时,旅游建设也提上日程。乡干部想鼓励村民们开民宿、办农家乐,村民不理解:“没客人怎么干?”“一次性要拿十几万?十几年都赚不到这么多钱……”

为此,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带头,分别开起了当地第一家民宿和第一家农家乐。2015年,在外打工的老党员王光栋响应号召从广州返乡创业。有了在外的见识,王光栋不仅把家里10间房子翻修一新,还成立了民宿合作社。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参与进来。如今,下党乡已发展民宿、农家乐等56家。“下乡的味道”也发展为寿宁县公共品牌。2020年,下党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89元。

“党委带着支部干、支部带着党员干、党员带着群众干,是下党发展起来的法宝。”项忠红介绍,乡党委选优配强村级“领头雁”,坚持开展党员“三培两带”活动,先后把76名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53名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回引优秀人才65名,培育“田专家”“土秀才”85名。

8月3日一大早,刘明华早早做好准备,等待迎接当天的第一批客人……

“两年前,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信中勉励我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退休后的刘明华,和不少老党员一起当起了村里的讲解员;讲解内容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三进下党”的故事和下党脱贫致富的发展历程。

2016年起,乡党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早年间,不少干部在走村入户时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三进下党”的故事在当地口口相传。乡里便组织全乡20个党支部、338名党员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跟着刘明华走在“下乡的味道”一条街上,一个个景点,成了游客们的打卡点。当年第一条通乡公路旁,几十家店铺林立,生意红火……村口有间幸福茶馆,老板王光朝今年74岁,是两年前给总书记写信的6名乡亲之一。坐定,老王讲起自己最近的入党计划,“没有党委,哪有今天的好生活!”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