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以来,第六批省派屏南县驻村第一书记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发挥所长办好第一件实事,田间地头有他们的足迹,走村串户有他们的身影,家长里短有他们的声音,谋划未来有他们的思路,一个个乡村振兴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地描绘……
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米”
“真是太好了,在村里就可以直接收到快递,不用大老远跑到县城去取,而且我还可以在店里直接发货了!”谈起这几天便捷使用快递的体验,寿山村“新村民”、“七味亭”老板祁国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省邮政管理局派驻寿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进兴在走访中发现,快递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快件直接放在县城或乡镇网点,再通知客户自行领取,不仅增加了老百姓负担,而且还带来了出行安全隐患。快递“进城”渠道不畅通,也阻碍了乡村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说干就干,他与邮政、快递企业负责人“现场办公”,与当地电商“面对面”交流,听意见、寻对策,提出了以“邮(政)快(递)合作”的方式。即:快递企业发往寿山乡各村的快件,统一交给县邮政公司送达至各村。邮政、快递企业还针对寿山乡新产业、新业态,看好寿山乡发展前景,给寿山乡的电商企业送上“大礼包”——签订最优惠的合作协议,打通农产品外出通道,降低电商运营成本,使快递进村真正进到老百姓的心。
“邮快合作”模式在寿山乡成功运营之后,下一步将在屏南全县范围内推广,同时增加“快快合作”“交邮合作”等模式,多形式实现“快递进村”,打通农村群众快递服务“最后一米”。
翻开环境整治“新的一页”
清理排水沟里的枯树枝、捡拾村头巷尾的塑料袋、铲除道路两侧的杂草、整理房前屋后的柴草堆……连日来,福建银保监局派驻富竹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蔡浩,将“学史力行”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首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富竹村过头洋片防洪沟狭小、杂乱,加上春夏雨水繁多,容易造成堵塞,不仅影响村民生产生活,更对防汛工作形成安全隐患。在了解村情民意,征求村民意见后,开工建设过头洋片防洪沟工程,采取村民“事前参与设计、事中实时监督、事后主动管理”的模式,让村民主动参与项目建设、主动参与项目监督,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省里派来了一位驻村书记,一到村里就开展环境整治,现在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我相信以后的生活一定不比城里差。”富竹村老党员叶常田激动地说。下一步,富竹村将从裸房整治、巷道净化、空地绿化、庭院美化、禽畜圈化等五个方面进行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实现人居环境整治由过去“被动”整治向“互动”治理转变,扎实推进富竹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和乡风文明的提升。
发展特色产业“这一要务”
走进长桥镇半圳村,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之间,菇棚林立、格外醒目,不时有菇农从大棚里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这就是半圳村主要产业——茶树菇。
7月12日,省农业农村厅派驻半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叶启茂到村里后,立即进入工作角色,在了解村情民意后,大力推进茶树菇产业升级改造项目。
半圳村茶树菇产业涉及全村80%以上的农户,由于种植技术落后和农户理念陈旧,现有产品处于低端水平,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叶启茂全面启动半圳村茶树菇无公害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向省农业农村厅积极争取扶持政策,推动项目列入省“一村一品”扶持范围,向省财政厅申报扶持资金100万元。下一步,半圳村将持续推动项目带动、产业先行,坚持“软”“硬”并重,整体推进,全面铺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点亮群众心中“那一盏灯”
“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过去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村民们早早就上床睡觉了,后来安装上了路灯,大家夜晚出行和生活方便多了,可现在路灯线路老化问题严重,很多的路灯在晚间已经不能照明,纯属摆设不起作用了。”墘头村党员谢朝阳见到驻村第一书记就向他反映。
省农科院驻村第一书记邱华玲进村入户大走访,把实施村庄“亮化工程”作为惠及民生、造福村民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村虽然常住人口不多,但如果没有路灯,一到夜晚群众进出很不方便,现在邱华玲书记一来驻村,就带领我们推进这项民心工程,我们勒紧裤带也要把这一件实事做好。”墘头村村民委员会主任谢杭州说道。现在墘头村“亮化工程”已经启动,用不了多久崭新路灯就会安装上,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提升了群众幸福感。
解决村民创业“一大难题”
“这下放心了,终于有了合法土地,我一定要好好规划,大干一场!”想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周厝村返乡创业退伍军人周昌放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周昌放原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儿时的贫困生活坚定了他创业决心。部队退伍后,他回乡发展养殖,为图便利他在邻村自行流转两亩多土地建棚养殖肉兔。今年3月,他被告知所建设施因占用基本农田,属于违建必须拆除,突如其来的处罚让他措手不及,眼看着投资几十万元的创业项目就要打水漂了。
省农业农村厅派驻周厝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朱宁宣,在走访中得知周昌放的困境后,第一时间组织村“两委”研究帮助解决问题。在村里的协调下,不仅流转4亩集体林地给周昌放用于肉兔养殖,还帮助对接有关部门办理好用地、环评等手续,动员安排他前往漳州学习养殖技术。
“我能够不返贫,继续创业,多亏了驻村的朱书记,有了他的帮助,我更有劲,更有信心了,我一定要好好干,做大做强肉兔养殖,将来带领更多的村民与我一起致富!”周昌放表示要发扬部队艰苦奋斗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当好致富领头雁。
打造乡村旅游“一张名片”
村在花海中,人在图画里。位于白水洋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的双溪镇岩后村风景撩人,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大山深处,省农业农村厅派驻岩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何晖将在这里“扎根”三年。用何晖的话说,“岩后村之美,美在神奇的自然风光,美在多彩的民俗风情,美在厚重的人文风韵,美在特有的红色资源,有这么好的资源优势,而且村庄还在景区里,一定要开发利用和保护好大自然恩赐的旅游资源,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好生态就是活招牌,就是“金饭碗”。驻村以来,他把村情民意调查作为进村到岗后的第一项工作,积极协调福建省邮政管理局的帮助,推动菜鸟裹裹集团公司为岩后村捐资30万元,打造屏南县双溪镇岩后村环山步游道项目,目前资金已经到位,工程即将开工。下一步,岩后村依托旅游资源、民俗文化、红色资源和乡村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引入文化公司、创意人士等多元投资经营者,打造不同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让岩后村成为“网红打卡地”,打造成为全县生态乡村旅游开发的“一张名片”。
开通村民致富“一条路”
“过去没有机耕路,耕作和运输困难,我们都不敢大面积种植农作物,现在省派驻村书记来帮我们修建机耕路,以后发展生产发家致富的机会来了。”村民陆修普高兴地说。
近年来,龙源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山上荒废的土地越来越多,“走不出去”“引不进来”成为了制约龙源村农业发展和村民增收的最大“短板”。村民一直迫切希望修建一条机耕路解决耕作困难问题,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省农业农村厅派驻龙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子峰,把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交通瓶颈问题,开发好这些“沉睡”的土地资源,列入驻村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把实事办在田埂上,办在群众心坎上。
龙源村党支书记陆文介绍说,“雷坑至田螺坑机耕路的修建,将让位于深山丢荒的千亩山地重新焕发生机,不仅能有效解决龙源村田间地头不通车的问题,帮助村民耕作省时、省工又省力,还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该条机耕路建成后,可有效激活山上田地160亩、山地2500亩左右,带动50多户、200多人发展农业生产,机耕路的建设将带活一村经济、带富一方村民。
一趟趟走家串户,关心群众苦乐冷暖;一次次交流谈心,倾听村民心声诉求,一回回辛勤奔波,真心真情为民办实事;一个个为民项目,亲力亲为振兴乡村……省派干部驻村工作已经有了好开头,真心实意办好驻村第一件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