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兴业旺 富美秀屿阔步来
2021-11-17   作者:陈汉儿   来源:福建日报

2.jpg

秀屿区推进中心城区与高铁片区、土海片区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丛文俊 摄

1.jpg

位于秀屿港区内的LNG码头 丛文俊 摄

莆田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莆田要坚持一切工作围绕“强产业、兴城市、惠民生、优生态、保稳定、重党建”中心任务展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按照“跨溪连铁抱湾”发展思路,秀屿区是莆田全市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战略的主战场之一。秀屿区委书记张伯松表示,未来五年,秀屿将按照市委决策部署,聚焦“双轮”驱动,充分发挥秀屿临港、区位、资源比较优势及后发优势,坚定不移以港兴业、强产兴城、产城联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力推进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秀屿贡献。

天赋异禀 海洋富区

无垠碧海,万亩海域上,分布着150万粒筏式吊养浮球。这里是秀屿区重点项目——林蚝水产三倍体牡蛎科技示范养殖基地。

秀屿区海域面积2800平方公里,海产品资源丰富,养殖面积超30万亩,是我省鲍鱼、海带、龙须菜的主要养殖基地。去年10月,秀屿区引进水产养殖企业林蚝(福建)水产有限公司,在埭头镇筶杯村海域开拓1.5万多亩海上三倍体牡蛎养殖基地,截至目前,已投苗7000多亩,年内预计产出优质牡蛎3万吨。

“我们投资8000万元用于采购环保渔业设施,所有养殖浮球均为环保塑胶浮球,避免水质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双收。”公司负责人林新华表示。

今年7月,《莆田市秀屿区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出台,要求到2022年底,全面淘汰传统养殖泡沫浮球,同时将传统渔排升级为环保塑胶渔排、深水大网箱,着力推进海上养殖技术更新换代。目前,全区已完成5600口养殖渔排、7000亩筏式吊养浮球的升级改造。

“眼下我们正在谋划平海湾科技育苗园区、平海海洋馆、动车站鲍鱼馆等特色项目。同时大力发展海洋食品加工,目前有正大集团、鲜伴食品、海之源食品、罗屿岛食品公司等11家企业计划投资建厂,计划投资6.81亿元,预计年产值16亿元。”秀屿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吴惠雄告诉,此外,现代海洋牧场、南日岛全域旅游开发、平海湾全域旅游开发等省级海洋经济建设项目也已规划完成,总投资101亿元。

作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省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区),今年,秀屿编制实施《加快建设“海洋富区”推进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将主攻发展养殖、加工、捕捞“三项产业”,重点创建海洋牧场、渔旅融合、清洁能源养殖融合发展“三个示范区”,打造“互联网+”渔业平台、“金融+”渔业平台、“科技+”渔业平台“三个平台”。

《方案》擘画了秀屿打造“海洋强区”的蓝图——到2023年,海洋渔业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现代海洋渔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实现全区海洋渔业产值超百亿元、水产品总产量超百万吨、规模以上市场主体超百家;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水面占海域面积达90%以上,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5%以上,位居全国前列。

临港兴产 工业强区

“强产业是立区之本、强区之基。要重点做好优势产业、潜力产业、特色产业三篇文章。”张伯松表示,在做强优势产业上,化工新材料、纺织新面料、绿色新能源既是主导产业,也是优势产业,是支撑起临港经济的“四梁八柱”。

本月初,在秀屿区再生功能性纤维及配套项目现场,莆田市“攻坚两个月、奋战六十天”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会召开。当天,全市5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97.5亿元。

据了解,再生功能性纤维及配套项目由华峰华锦集团投资150亿元建设,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独创化学法聚酯再生工艺技术、化学法连续解聚再生技术,以废旧服装、边角料等聚酯材料为初始原料,重新加工成全新的高品质、多功能、可追溯及可永久循环的聚酯纤维。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产50万吨再生功能性纤维。

秀屿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中部,除了深水良港,还坐拥“全国少有、全省最优”的风资源。近年来,秀屿区大力发展风电产业,中闽海电、龙源风电、福能风电等多家龙头企业先后落户,上月底,秀屿区政府与北京协合运维风电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其子公司福建协合运维风力发电技术有限公司莆田海上风电运维中心建设项目将落户秀屿区,将进一步带动风电产业及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发展。

近日,在莆田市秀屿区石门澳产业园内永荣科技己内酰胺二期项目现场,2000多名施工人员一齐作业,处处是争分夺秒的火热氛围。“己内酰胺二期项目总投资80亿元,预计将于2022年底试投产。”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弦表示,二期投产后,年产量将由原来的28万吨提升为60万吨。

石门澳产业园作为莆田市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区,是全省首批9家化工园区之一,也是全省布局湄洲湾石化基地“一湾、两区、两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落地永荣己内酰胺、中锦聚酰胺6、三棵树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一期、华峰水性油墨及环保聚酯材料等重点项目,“十四五”期间总投资超千亿元,全部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值近千亿元,税收近百亿元。

框架大开 新城旺区

“兴城市是活区之要、兴区之策。”近年来,秀屿区扣紧全市“东拓南进西联北优中修”发展布局,突出集中连片开发、产城融合,以城市更新、生态修复为依托,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与高铁片区、土海片区的融合发展,目前已布局建设国际鞋艺体验小镇、会展中心酒店、职教园区、华峰创新综合体等高端业态项目,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服务工业、辐射港区的现代化新城。

10日下午,在秀屿区笏石镇坝津东津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数十名工人正分批对大楼进行内部装修、外部绿化。

坝津东津棚改项目占地面积约67亩,总投资8.5亿元,于去年10月28日正式开工,是高铁新城南片区工程的重要部分。

“坝津东津棚改项目是秀屿区首个采用‘土地挂牌出让+房产整体回购安置’项目。通过土地挂牌出让、开发商建设、政府整体回购房产再安置给群众,建设进度、房屋品质、办证效率都将得到有力保障。”秀屿区住建局副局长郑建洪说。

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提质的重点工程,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随着高铁新城南片区9个棚改项目有序推进、7条市政道路陆续建成通车,秀屿城区的承载力、宜居度正逐步攀升。同时,莆田火车站涉铁预埋工程不断刷新进度,“高铁新城”轮廓愈发清晰。

规划先行,优质的配套资源也随之而来。今年秋季,秀屿区第五实验小学、毓英中学城东校区同时迎新,新增学位4000多个。不仅如此,在高铁新城片区与联十一线构成的2公里横纵区域内,莆田第一中学秀屿校区、市第三实验小学、市实验小学秀屿分校等6所优质学校纷纷落地,总投资超13亿元。

如今,品牌商业综合体、生态湿地公园、优质教育资源、便捷交通网络先后汇聚,秀屿城区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完备,正逐渐崛起为独具特色的绿色港城、投资热土、人居福地。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