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仙游田利村——多彩振兴路
2021-12-08   作者:沈琳 胡清清 谢晶 翁其龙   来源:福建日报

cd0ee48b-bbcd-4501-851f-ea912a100116.jpg.jpg

田利村革命老区精神馆坐落于群山环抱中。张力 摄

位于仙游县深山中的社硎乡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

“红色”加持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把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我感到无比振奋。”社硎乡田利村村支书罗世炜激动地说,“作为革命老区基层党员干部,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守在乡村振兴一线,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推动各项事业迈向新台阶。”

社硎乡田利村葫芦丘曾是中共闽中特委机关旧址。苏华、黄国璋、许集美等一批革命家曾在这里活动,留下宝贵的红色基因。2日上午,在田利村革命老区精神馆,该村党员干部围坐在一起,共同学习党代会报告,大家对过去五年的成就倍感自豪,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和力量。

近年来,田利村依托红色资源,修缮闽中特委机关旧址、重建罗木坑交通遗址,建设田利村革命老区精神馆,推出一条红色教育路线,从山脚下初心广场出发到罗木坑交通站3公里多的“初心”之路,作为游客体验红军行军艰难的红军路,被开发为旅游经典路线。红色线路不仅带动团队游,慕名而来的散客也越来越多,田利村作为红色小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村”。同时,村里配套建设农家乐,实现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此外,2020年底,田利通村主干道成功拓宽晋级改造为四级6.5米公路,一条崭新的农村路蜿蜒进村庄腹地,与外界宽阔大道串联。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不仅让当地村民出行更为便捷,还全力打通了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眼下,田利村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和适宜的气候环境,借“绿”发力,大力推进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种植猕猴桃31.5亩,村里邀请省农科院博士陈义挺进行技术指导。今年,第一批猕猴桃开始挂果试产,提供就业岗位16个,帮助村民实现在家就业。此外,田利村还通过种植无污染水稻、种植“铿锵”玫瑰花、发展光伏发电等绿色产业,保障村集体稳定增收。

罗世炜说,田利村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好田利村革命老区精神馆等硬件设施。同时,加强对红军标语的保护力度,建设田利村党史教育基地,开发旅游+农业产品,综合带动村集体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助推乡村振兴。

添“油”助力

晴朗的冬日,碧绿的山林野木,一条盘山公路蜿蜒通向大山的内部,仙头村就隐藏在这里。

走进仙头村,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房子依山而建,宽阔的水泥路直通村内。放眼望去,四周林青竹翠,远山苍茫如黛,一派欣欣向荣的乡村景象。仙头村位于社硎乡南部,是革命老区基点村,村子坐落在海拔800多米的群山环抱之中,生态环境优越。

“今年雨水、日照充足,利于油茶树生长。目前油茶树龄还小,没有到盛果期;盛果期的丰年可实现产量翻番,前景非常乐观。”社硎乡仙头村茶油基地负责人苏春锦说。

此前,仙头村经济落后,村民大都外出打工经商,随着外出劳动力的增加,村里一些远离村庄的耕地出现抛荒现象。对此,村两委抓住当地土壤和气候适宜种植油茶,以及留守老农有种植油茶经验的优势,成立油茶生产合作社,引导村民利用荒地种植油茶增加收入。

2019年,为助力乡村振兴,在外做生意的苏春锦回到家乡,承包了村里的油茶基地。目前,油茶基地面积180亩,山上油茶树1.5万余棵树,他们成立了合作社,利用集体的力量规范管理、科学种植。“我此前做过多年农副食品,还有着丰富的互联网销售平台经验,将发挥‘媒体+生鲜电商平台’作用,帮助农户解决销售难题。”如今,油茶林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将会有许多村民受益。

仙头村境内有一座仙公楼,原名蓬莱寺,镶嵌在悬崖上。它始建于1864年,是仙游祈梦文化发源地之一,曾因山火毁于一旦,后在2000年村民自发捐款得以重建。常年来,受祈梦文化影响,这里香火不衰,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参观。登上该楼,放眼远眺,社硎、书峰、大济、榜头等乡镇尽收眼底。

村支书苏玉椿说,全村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努力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走出一条生态休闲与乡村民俗风情相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特色路线。

责任编辑:林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