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源溪款款南行,袅袅婷婷,左拥柏源古村,右倚层层叠叠近两千亩梯田。“一水切分金瓯地,半壁梯田半壁村。”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之一的柏源村,曾是文人墨客喜爱,乡野村夫称羡的福地。然而,本世纪初,传统耕作难以承载村民们温饱之后的更高追求,和许多山里的村庄一样,青壮年大量外出谋生,老人跟随照料在城镇求学小孩,这个古韵犹存金瓯地,一度村庄萧条,梯田荒芜。
2017年末,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辉,曾主持多个农业科研项目的专家,肩负使命,在宁德市屏南县柏源村安家,开始了三年驻村生涯。
振兴之方安在?
村无产业不兴。乡村振兴战略、千亩梯田、农业专家驻村任职,就是柏源的天时、地利、人和,发展农业是应有之意了。剩下的就是寻找既能适合当地发展,又有市场前景的项目。经过充分的望、闻、问、切,村两委会诊,决定先发展水果、大米、花卉等种植业。
张辉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资源,先后引进蓝莓、桃、桑椹、杨梅、黑莓、西瓜、梨、绿肥、百香果、黄花菜、菊花等40多个最新最优花果蔬品种,引进鱼类新品种4个,当年种养面积达1088.5亩,基本解决了“种什么”问题。依托省农科院这个技术力量强大的 “娘家”,发展院地合作共建,邀请土肥、果树、鱼类养殖、加工、食品安全、蔬菜等多学科专家30余人次进村现场指导,解决“怎么种”的问题。
“种地,不用交租交税,还有人送种子,盘古开天地以来没听说这么好的事。”蔬菜种植大户董祥清由衷称赞。为了鼓励村民发展生产,2018年起,在张辉提议和主持下,每年从争取到的资金里,购买相关种子,无偿提供给种植户,贫困户优先。对村里新成立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重点扶持。先后投入20多万元,购买肥料、种苗、鱼苗、农药、农业机械等无偿赠予以鼓励发展。千层梯田上,生机勃勃的庄稼替代了往日的凄凄芳草,粮食种植面积两年翻了一番。
丘陵地区不适合机械化生产,农民基本上还是使用传承了几千年锄头镰刀,生产规模小、效率低,收益少,这是村民不愿种地,大量外出的重要原因。张辉积极引导村民改变生产方式,扶持苏光信等成立屏南福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35亩耕地种植黑糯米,购进专门的碾米机,注册“柏源绿鑫”品牌,设计订购了产品包装;推动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屏南县绿城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屏美滋”品牌即食笋系列产品,为周边村农民增收60多万元,改变了传统家庭作坊式加工竹笋落后的现状,并盘活村里上千亩毛竹资源。
“扶持发展项目是个烦琐和劳累的活。”张辉感慨道。首先要综合考虑当地条件,还要做充分的市场调查,才能选择项目,之后,还要选址、通过环评、取得许可、建场地、筹资金、培训技术、注册商标、设计包装、开发销路等等,许多环节需要代劳,许多细节需要把握。“扶上马,送一程,等他们有力气了,就可放手了。”
张辉有一空闲就到贫困户家走走,见到有困难就主动帮助解决。知道苏儒州能养蜂,立即购了10箱蜜蜂送给他;苏声木门口的路难走,立即买了水泥,找来小工铺设。
“张书记人很好哦。”“张书记真是个好人。“张书记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村民们称赞,乡贤们也称赞。一位柏源朋友告说了一件事与张书记有关的事。他说:贫困户李振赛儿子脑瘫需在家照顾,张辉初来慰问贫困时知道这情况,立即召集村干部开会研究,将村保洁员的工作安排给她,让她多了份力所能及的收入。可张辉说,“在村里,我也经常做坏人。”张辉专门从省邀请了笋加工专家到村里给绿城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和一些笔竹林主人上课,村民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空着手来听课,张辉很生气,拉下脸来呵斥了一通,村民们都返回家取了笔和本子来。
俯瞰河西梯田,数千根曲线优美的田塍和造型各异的水田,像迷宫魔法图,神秘而灵动。春来波光潋滟,倒映着天,流淌着云;夏至绿禾婆娑,如泛滥一坡翠玉;秋熟时节,稻浪滚滚,一波推着一波,从河边山脚涌向天穹。河东成片的古民居,青石小巷、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氤氲着浓浓的古风古韵。张辉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商机,结合毗邻237国道、仙山牧场区位优势,在保护古村落的同时,重点建设与旅游业配套的传统种植业。经过一翻运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独具匠心的桥头古店、古意沧桑的圣恩文治广场、青斑苔驳的半月石坝等等不同面貌的人文景观,以锦上添花的方式降生在这个美丽村庄的不同角落,形成了一个以柏源溪为中心,左古村落、右梯田景,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文化底蕴相结合的乡村美景,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和家庭自驾游客。
宜业,还得宜居。张辉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基础设施,整治环境卫生,美化乡村环境。道路绿化、河道清淤、沿街立面改造、污水管网铺设、水利修复、灌溉水渠、管道扩容、水质提升、溪边护栏休息亭修缮、门户形象提升改造等一系列项目工程竣工,数起来手指已不够用,非得扳起脚趾凑数,还有旅游停车场、旅游公厕、稻草人景观、版雕文化馆、老人幸福院等设施一应俱全。驻古村,观山水田园景,却可以享受着类似城镇的生活设施。乡村繁荣的前景,让张辉感到欣慰。
在柏源,张辉还把驻村和他的专业科研很好地结合在一起。2017年,由他主持的福建省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山地幼龄果园绿肥品种筛选及栽培利用模式研究项目,在柏源和梅花地启动;2018年,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水田绿肥种质资源整理评价岗位科学家团队、福建闽紫种业有限公司在柏源村设置2亩11个草品种的比较试验以及31亩紫云英新品种繁育基地。
他说:在这个半壁梯田半壁村金瓯地的三年经历,是一生的财富。(唐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