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下白石:“蓝红”并举 助力滨海渔镇振兴
2022-03-03   作者:白冰 何建斌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图片12.png

中国福建三农网宁德3月3日讯  春日里,阳光明媚,清风徐徐,被誉为闽东“黄金水道”的下白石镇白马港,像极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风轻轻吹拂着,好不惬意。

从沈海高速下白石收费站出站,便到达下白石镇区。作为宁德福安市的沿海经济重镇、宁德市环三都澳湾区的核心区,下白石不但具有良好的区位、便捷的交通,而且境内山海兼备、产业丰富,坐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白马港;叶飞、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战斗,涌现出了阮英平等革命先烈;从“破船破网”到安居乐业,福安连家船民实现了华丽转身。

闽东的“黄金水道”

白马港旧名“黄崎港”,其水域宽阔,不冻不淤,是天然的避风良港。“这港边有一古镇,原名‘大崎’,因黄氏最早定居在此而得名‘黄崎’,就是现今的下白石镇。”福安史志办主任钟奇介绍道,在公元10世纪之前,港内巨石阻道,常有“梗舟之患”。公元898年,时主政福建的王审知下令开凿黄崎港,命刘山甫主持此项工程,指挥部就设在古官道旁的双岩寺。

图片13.png

双岩寺位于下白石双岩村,南宋《三山志》载:“双岩院,秦溪西里,(咸通)十年(870年)后置。按钟刻云:龙纪元年造,舍人东熟文殊院。”因有两块巨大的岩石自然相对,如一扇山门悬于村口,故寺名曰双岩,亦岭名双岩,村名也叫双岩,与之相连的九岭均是古时往南行北的交通要道。道旁的山头有烽火台,可以远眺闽东沿海山海风光,著名的甘棠港即在山下。

钟奇介绍,当时开凿港道技术,采用海水退潮的时候,用火柴堆在礁石上,点火烧石,使之加热膨胀,让涨潮时的海水浇之,礁石便可碎化,再用钢钎将礁石一个个地处理掉,疏峻该港花了整整八年时间。薛念作为辟港捐助的牵头人,花了不少心血和代价,凿港工程竣工后,当地民间还将他的勋业铸在史籍上。甘棠《薛氏宗谱》和福安薛氏族谱皆有记载:薛念在甘棠港口岸一带协助辟港有功之外,还为本地的乡亲们做了不少公益事业。

该港不仅承载着千年文化,还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7月,福安县总工会建立,广大码头、店员、船民工人建立起了自己的行业工会组织,积极参与城镇反帝爱国民主运动和抗税抗捐等各项斗争,建立了水上交通线和运输站,沟通了根据地与外地的联系,大量的枪支弹药、兵工厂设备、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军用品源源不断运进苏区,装备了红军,提高了战斗力,有力地支持了农民的“五抗”斗争。特别是当时的船民工会组织,在斗争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图片14.png

据了解,白马港是闽东目前港口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之一。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该港与香港通航,1997年对外籍轮船开放。目前,白马港可以直航全国各主要港口,已成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同时,白马港靠近三沙湾,在福州与温州沿海中心地段,是福建进入江浙沪区域重要的海上通道,具有“北承南联、西进东出”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下白石镇以发展海洋经济为方向,以建设滨海工贸城镇为目标,以党建为引领,立足“海”的特色,精心谋划,采取“村集体+养殖户、村集体+合作社、村集体+企业”等多种形式,完成20554口塑胶渔排,71口深水抗风浪网箱和36300海亩贝藻类养殖设施的升级改造,建成“藟尾藻类、宁海北斗都渔排、福屿福渔渔排贝类”三个万亩示范区,打响了“下白石海鲜”品牌。目前,该镇宁海、北斗都多彩渔村建设成效初显,已成为福安网红打卡点,2021年共接待游客3万余次,带动周边群众增收100余万元。

传承红色基因

一个个红色故事就是一段段难忘的红色记忆,传承着永远不灭的红色精神。在钟奇看来,正是因为无数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幸福。在福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阮英平烈士纪念馆内,一段段详实的文字介绍、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图片,全景展现了阮英平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图片15.png

阮英平,出生于1913年9月,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在下白石、甘棠等地发动群众、组织秘密农会,开展“五抗”斗争。他的才干在甘棠、赛岐暴动等斗争中显露,虽年仅20岁,但已具有过人的聪敏与胆识;1933年底,福安中心县委研究决定在福安、宁德毗邻地区建立安德县委,由阮英平任县委书记;1934年初又兼任县独立营政治委员,6月被选为中共闽东特委委员,从此进入闽东党组织的核心层。

为了保卫和巩固闽东苏区,阮英平率县游击队、赤卫大队驰骋安德大地,积极寻机打击进犯苏区之敌和反动民团、刀会。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阮英平和叶飞奉命坚持斗争;1935年5月,闽东特委恢复,叶飞任书记,阮英平任组织部长、闽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同年底,闽东特委决定成立闽东军分区(独立师),阮英平任司令员,与政委叶飞一起组织和领导了闽东苏区三年游击战争……1948年初,阮英平和警卫员陈书琴前往福州转赴闽北向省委汇报工作,途中遇敌,与警卫员失去联系后隐蔽在宁德洋中北洋大窝村范起洪家,后被范起洪等三人谋财害命而壮烈牺牲。

图片18.png

为了纪念他的历史功勋,家乡人民在闽东革命烈士陵园为他竖起了一尊铜像,还把他的生长地——顶头村改名为“英平村”。如今,英平村委会楼后的红军亭已成为村民休憩、游人观瞻缅怀之地,红军亭边上的“英平楼”也被授予宁德市党史教育基地。“作为革命老区遗址,我们理应让更多的人知晓阮英平事迹,让每个人都接受红色教育,继承和弘扬好红色文化。”钟奇说。

华丽转身的连家船民

“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舱,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这是曾经下岐村连家船民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1997年以前,该村是闽东最大的连家船民村,全村700多户船民祖祖辈辈以在海里捕捞小鱼、小虾为生,一条长不足7米、宽不到2米的小木船就是几代人的家,“家连着船,船连着家”,被称为“连家船民”。

图片16.png

1998年、2000年,习近平同志两次到下岐村调研,要求实施搬迁造福工程,让渔民上岸居住,强调:“我们不仅使他们搬上来、住下来,还要让他们富起来,真正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

为解决渔民上岸困难的问题,福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连家船民上岸工程迅速展开。下岐村采取“分期分批,全面搬迁”的办法,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建设2个渔民新村、6个渔民安置点。1997年至1999年,共新建房339栋,安置渔民511户2310人,连家船民全部搬迁上岸,真正告别了漂泊生活。1997年成为下岐村渔民梦想的起点,25年来大伙儿始终传承弘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久久为功,讲述了一个海边渔村脱贫致富的生动故事。

上岸定居、安居乐业。千百年来连家船民从未实现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探寻成功的经验,党和政府的关心是关键所在。下岐村党支部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直将谋民生、促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入落实精准扶贫方略,改变过去村民从事捕捞的单一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海洋捕捞、商贸服务、建筑等产业;通过举办村民技能培训班等,有效拓宽村民务工渠道,支持村民就地转产转业、自主创业;以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为抓手,对渔排进行升级改造,船民收益、养殖效益全面提高;大力发展线上线下销售,一方面依托电商平台,树立特色品牌,拓宽增收新路子,另一方面以“党建联盟”的形式“大手牵小手”,做到产品销售的多渠道,实现渔业产品线上线下的服务对接,带动下岐村渔业产业多元化发展。

如今,下岐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搬迁上岸前的不足千元,增长到现在的27600元,村集体收益达63万元,稳稳地实现了“岸上富”。

图片17.png

“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一排排粉刷一新的楼房依山傍水,一条条笔直干净的巷道从村头通到村尾,渔民广场、白马公园把村庄装扮得分外美丽……如今的连家船民,有了“先飞”的意识,不仅“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还插上了“能飞”的翅膀,走出了闽东滨海渔镇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白冰 何建斌)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