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胡萝卜采收时节,村民在地里忙碌
村民将拔出的胡萝卜装袋
农用无人机在工作中(资料图片)
加工厂内,工人正在分拣胡萝卜
仲春时节,大地回暖,正是胡萝卜集中上市的好时节。连日来,在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他们成群结队,行走在绿油油的田间地头,弯着腰采收黄澄澄的胡萝卜。
北岸经开区濒临东海,当地土壤含沙量较多,不易长时间积水,为胡萝卜生长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如今,胡萝卜已是北岸经开区的一大特色产业。目前,全区种植面积超过6000亩,孕育了16家生产主体,实现年产值1亿多元,成为村民致富、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柱。
“我们正不断大力发展新型生态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更多品牌化、绿色化农产品。”北岸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姚丽玉表示,要加大农业规模化力度,推动土地整体流转、标准农田提升等工作,为农业项目的引进和发展创造良好基础,同时加大农业融合力度,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真正达成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基地标准化品质有保障
拔起,去缨,搬运,清洗,分拣,包装……近日,来到北岸经开区忠门镇琼山村,在成兰蔬菜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种植基地,看见眼前的这一幕。整个胡萝卜采收过程井然有序,既有专业的分工,又有规范的操作。
“这里总共600亩,从播种到采收,全部实现标准化。”成兰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俞珠平说,一亩种多少粒种子,施多少肥料、用多少水,都经过科学测算。就连种植期的时间跨度,也控制在1至2个月,确保采收期在80天左右,避免短期内大量出产,更好应对市场变动。
去年,成兰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始创建标准化基地,成为北岸经开区唯一的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示范基地。“今年,争取再创建一家。通过标准化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种植基地规范化生产,大幅提升胡萝卜品质。”北岸经开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郭立忠说。
在加工车间里,发现每个包装袋上都贴有二维码,如同身份证一般。“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即可看清每个胡萝卜的‘人生履历’,然后放心食用。”北岸经开区农业农村局干部林桂英说,“通过标准化生产,倒逼‘一品一码’有效推广。”
作为监管部门,北岸农业农村局从源头把控,每年对所有16家胡萝卜生产主体进行产品抽检。在此基础上,引导生产主体争取质量认定和品牌认证,并给予一定补贴。
生产机械化效益看得见
在北岸经开区,受地理地貌所限,有些地块面积比较小,无法连成片,不适宜机械化生产。但总体上来看,当地胡萝卜生产的所有环节几乎都用上了机械。“有的是半人半机,有的是全自动化。”郭铭山是北岸农业农村局的一名干部,主要负责农机安全和推广工作,“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合理的机械化程度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驱车来到莆田市顺和商贸有限公司加工车间,看见10多位农民正在与时间赛跑,赶着当天将30多吨胡萝卜全部装上车,接着从陆路载往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然后出关运到俄罗斯客户手中。
“根据客户的需求,分拣出不同的大小规格,将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莆田市顺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杰说,“外贸价格要比内销价格高25%左右,对整体品质要求更高。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收益,那就离不开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
据统计,莆田市顺和商贸有限公司现有20多台(套)机械,从拖拉机、旋耕机、铧犁,到开沟机、撒肥机、播种机,再到清洗机、履带机,各式农机应有尽有,算得上是当地胡萝卜生产的机械大户,生产效率也是数一数二。以旋耕机为例,每台每日可完成10亩劳作任务,而且消除了人工操作的一些弊端,如行距不均、播深不一致等。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吸引了一些专业化企业落户北岸经开区,开展相关的集约化服务。2019年,莆田市智航科技有限公司在北岸经开区注册。“仅一台无人机,每天就可以完成70亩农田的喷药任务。每亩收费17元,大大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人工成本。”公司总经理林智辉说。
链条在延伸荒地获新生
当前,北岸胡萝卜产业尚处于链条的底端,以种植、生鲜销售、粗加工为主,目前还未有一家深加工或精加工生产主体。在同行业竞争中,北岸胡萝卜产业的劣势也较为明显,因为附加值不高、终端销售掌控不佳、应对市场能力不强。
“分拣后的一些中端产品,售卖给方便面脱水蔬菜、胡萝卜饮料厂家。他们有现代化工厂,可以进行深加工,利润肯定比我们高。”福建元珍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锦斌说,“目前跟几个大企业在洽谈,看能不能达成合作关系,然后形成项目引进来。”
在福建元珍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同样看到紧张的清洗、分拣、包装场面。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这个车间每天需要60名工人,其中专业化程度较低的分拣环节,全部面向本地困难户提供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工资可达五六千元。
“除了土地租金、劳务报酬,村民自家也种点胡萝卜,由企业或合作社统一采购、加工、售卖,他们又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去年村干部换届,林锦斌新当选村主任,“我是新手上路,但带领村民致富、乡村振兴义不容辞。”
随着胡萝卜产业规模的壮大,原先荒弃的土地得到新生。许多村集体纷纷牵头,以一定的租金从农户手中流转弃耕的田地,集中起来进行平整、改良,然后以更高的价位,转租给胡萝卜生产主体,实现农户和集体经济“双增收”。
“胡萝卜已经成为北岸经开区的富民产业。”北岸经开区乡村振兴办副主任王国平说,村集体有钱了,才有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贫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