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战“疫”发展两不误
2022-04-21   来源:闽清党建

周边县区突发的“疫情”扰乱了平静的三溪,省财政厅驻三溪乡溪源村第一书记华宁冲锋在前,扛起战“疫”的旗帜,建造振兴的堡垒,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筑牢最坚实的“防疫墙”。

抗疫情护家园的“守护神”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驻村第一书记华宁带领溪源村积极开展“无疫村”创建行动,把责任落实到自然村,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性,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坚固堡垒”。

村党支部和包村工作队就地转化为防疫战斗队,一个多月未曾休息,他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力量,设立党员先锋岗,带领党员和小组长进村入户进行人员信息摸排走访,建立溪源村县外人员台账726人,逐一做好返乡人员和外来人员登记工作,确保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溪源村共31名党员参与值班值守,发放宣传单1500余份,宣传册500余册,张贴海报79张,在重点地区悬挂横幅23处,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5.jpg

“各位父老乡亲,请大家不要走亲访友、不要串门,不要聚集聚会 ……”,连着几天,溪源村第一书记华宁坚持与驻村队员到各个网格小组宣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引导村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他说:“我是乡村振兴驻村干部,更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线上的战士,舞台虽不同,但本色永不改,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

保春耕抓生产的“领路人”

6.jpg

“我们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要保春耕抓生产”。当前既是疫情防控关键期,又是春耕春备农忙时节,他马上召集中心村委员在微农学堂召开中心村党委会议研究,联系微农学堂负责人王永源,结合实际,部署春耕工作。

突然蔓延的疫情,无疑对农村经济带来不小的影响。走进溪源村,却是一片生机盎然。

农户张维顺带着村民在生姜田里开沟、播种、覆膜,为村民们讲解春播要点。

张维顺“毕业”于三溪乡微农学堂,他带着村民耕作的田是学堂的试验田,这也是当地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孵化基地。

7.jpg

继成功试水玉米种植后,去年,学堂将方向聚焦生姜种植。溪源村曾有种植生姜的传统,且生姜经济价值较高。学堂引入11个生姜新品种以及山东生姜种植技术、农机具,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村老人会为组织基础,召集16名农户参与试验,对品种、技术进行本土化改良,收获后由企业保底收购。

“第一年,约八成农户获得收益,今年再度参与试验的种植户里有六成是去年参与过的。”王永源介绍。结合去年试验,今年春耕田里的起垄方式就结合南方多雨水特点成功进行改良,实现了更符合本土的机械化耕作。在品种优化方面,通过一年试验选育出更适合本土条件的姜种。“今年,省农科院也‘入伙’,包下两三亩地种植更优质的品种。”

引项目助振兴的“开拓者”

近日,三溪乡溪源村迎来了看得见的新变化——村里几条泥泞的山路,得到了修缮与硬化。新宅自然村多条山路修好以后,村民们可以将农用车开上山采摘茶籽,不用冒着雨天泥泞的风险徒步登山、肩挑背扛。

8.jpg

溪源村全村种植油茶树3000多亩,年产山茶油40多吨,油茶树大部分都种在山上,村民们上山采茶籽是一件非常费力的事,山路湿滑,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行。

“衕炳自然村的上山路村民自筹了部分资金,现在只硬化了一半,还有300米左右尚未硬化,大家实在拿不出钱了……”

随着驻村走访的深入,村民的这些呼声和期待都抛到了驻村第一书记华宁的身上,必须得尽快筹集资金把村里的道路修缮好。

他联系到农村公益事业相关的项目资金,按程序向上级部门提出资金申请,并抓紧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商议村道建设、筹资筹劳等相关事宜。

没过多久,省财政厅安排的溪源村机耕路一事一议项目资金30万元就到位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3条总长约1000米的机耕路、排水沟等就全部修好了。

9.jpg

“以前上山路是泥土路,坑坑洼洼,有的很陡有的又很窄,刮风天一身土,下雨天一脚泥,上山走路都难,更别说还要把采好的茶籽背下山来,现在好了,有这么宽敞的水泥路,再也不怕下雨天了!”溪源村村民张延丰感慨说。

驻村以来,第一书记华宁共为溪源村向上争取项目涵盖农产品分拣设施建设、环境绿化美化、综治维稳、新能源路灯等项目8个,争取资金300多万,还利用寒暑假邀请村里的美术专业学生在村头、路口的房前屋后和围墙上制作彩绘,提升村容村貌。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