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行“分山到户、均林到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到探索林业金融改革,再到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如何以“林”促“富”,守好、用好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林改20年来,武夷山交出了“高分答卷”。
2021年,武夷山市林业总产值101亿元,比2000年增长50倍,人均收入22430元,林业收入占比35%,林权抵押贷款累计面积60.94万亩,贷款金额19.3亿元……一系列探索和举措正释放出越来越大的红利,山林增绿,百姓得利,便是最好的说明。
先试先行,“青山赎买”守家底
2003年,福建省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武夷山市也开启林改探索。“把山当做田来耕、把树当做儿来养”,通过数年的努力和经营,武夷山林改工作取得成效。
2006年,武夷山市率先停止阔叶树采伐审批;2008年,全面禁止天然针叶林砍伐;2009年,开始规范茶山开垦;2013年,全面禁止重点生态区位林木和所有天然林采伐;2018年,受到政策保护的重点生态区位由九曲溪流域扩大到武夷山市全境……一系列限伐保护政策的出台,使得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采伐利用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
自己辛苦种下的树,怎么就不让砍了?林子不能卖了变现,怎么办?林农愁眉不展。
如何做到既保护生态,又维护林农利益?
2015年,武夷山市启动了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收储试点工作,率先开展“青山赎买”,由政府出资购买“生态”,即对重点区位商品林,在林农自愿的前提下,政府通过赎买、租赁、生态补助三种方式实现对禁伐林木的收益兑付,使武夷山生态公益林的规模、结构、布局更合理,生态功能更完善。
武夷山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林国伟介绍,从2015年开始,武夷山市每年筹措资金2000万元,用于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收储。该项工作开展至今,通过多途径实现重点生态区位的商品林收储,使得“林农得收益,生态得保护”,生态保护与林农收益矛盾得到显著缓解。截至目前,武夷山市共完成商品林赎买面积12.73万亩,其中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面积1.59万亩。
绿色升级,林下经济促转型
走进兴田镇大渚村,青山巍巍、浮云朵朵,从高山缓流而下的小溪静谧清澈,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跃然眼前。
大渚村拥有林地3.9万亩,丰富的林地资源是大渚村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大渚村把高效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发展方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大力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林下养蜂等产业项目,带动村民增收。
最近,大渚村党支部书记卓学松经常忙着迎接前来考察的科研人员和投资商。“以前,村民靠砍毛竹、砍树为生,环境越来越差。林改后,环境好了,来村里的人越来越多,合作发展的机会也多了。”卓学松兴奋地说。
大渚村的变化只是武夷山市深化林改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夷山紧紧围绕“生态美、百姓富”的要求,全面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整合服务资源和技术力量,为林农提供服务,大力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股份)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森林旅游业,提高林业经营效益。2021年,武夷山市新增林业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林场5家,新增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个,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75.66万亩;成功申报并获牌森林人家25家,经营总面积达42421亩。
统筹施治,生态管护踏新路
星村镇黄村村,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
“好茶离不开绿水青山。山顶、山腰、山脚都有山林,‘头戴帽、腰绑带、脚穿鞋’,才是好茶山。”在这个茶香四溢的山村,一位茶农这样说。
从开山种茶到退茶还林,一场深刻的生态理念变革正席卷武夷山。守护绿水青山,山水林田湖草不能分而治之。将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纳入用途管制,那发展该怎么办?通过不断探索,武夷山寻找出一条发展和生态相得益彰之路。
2009年以来,武夷山累计整治违规违法开垦茶山6.5万亩,恢复造林1.7万亩,共处理毁林种茶案件243起。茶山与林地和谐共生,通过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放心茶、生态茶有口皆碑,茶业走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竹木加工也是武夷山支柱产业之一,相关企业近百家,规上企业就有18家,产值50多亿元,然而,这其中一大半是“吃”木头的企业。为此,武夷山痛下决心,逐渐淘汰木头生产加工企业,开发以竹纤维、竹提取物等为主的新型材料产业及其产品链,以竹代木成为新潮流。不仅如此,对照产业负面清单,武夷山严守生态红线,向资源消耗型、产能落后型项目说“不”,淘汰大小项目100多个。虽遭遇转型阵痛,但产业结构越来越科学,以特色农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的绿色经济体系在武夷山不断完善。
创新举措,森林效益大提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兴田镇兴田村下庵山场地处高速沿线,高速沿线林木均属于一线林,2020年松林改造工作完成后,村民希望种植经济作物提高收益,但因不符合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政策要求而无法实现,导致绿化造林工作滞后。2022年,武夷山市崇城国有林场积极与村集体联系,通过“生态银行”平台出资套种乡土珍贵树种及彩化树种,既提升林分质量,美化、彩化了周边环境,也让村民获得的收益达到最大化,大大提高了村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林国伟介绍,“森林生态银行”试点,就是通过“生态银行”平台对碎片化的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和整合优化,转换成连片优质的“资产包”,委托专业且有实力的产业运营商进行管理,打通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通道,实现“青山”变“金山”的蝶变。自武夷山市开展“森林生态银行”试点以来,通过“一户一股权、一年一分红”机制,林农长期持续稳定的收益得到保障,通过科学管护和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武夷山森林资源质量、资产价值和森林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不断提高,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都得到稳定提升。
助力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林业是主要贡献者。武夷山市在林业碳汇方面先行探索,通过开展造林更新实现碳量提升,已完成人工造林更新10784亩,低产林改造980亩,马尾松林改造30188亩。武夷山市林业局科技试验林场开发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FFCER)及其第一监测期减排量12万吨获得福建省(FFCER)备案。去年9月,武夷山市林业局科技试验林场代表武夷山市政府以捐赠林业碳汇的形式,为“碳中和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国际商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大会”捐赠碳汇,抵消会议产生的碳排放,实现会议“零碳排放”,助力实现“会议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