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华安:批语传承 振兴“先锋”
2022-07-21   作者:唐小玲 李小星 宋清忠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1.jpg

俯瞰先锋村

今年5月,财政部公示2022年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名单,全国共有13个县市入选,华安县榜上有名,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县,同时,也是漳州首次有县(区)入选。且看华安县如何持续推进“四对比五算账”群众工作法,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打造乡村振兴的“先锋模式”。

2.jpg

文化公园一角

盛夏时节,万木葱茏,生机勃发,雨后驱车行驶在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先锋村沥青路上,路旁一株株开得正盛的三角梅在风中摇曳着,路口“毛主席批语之乡”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先锋村,红色传承特色村,地处秀丽的九龙山下,村庄土地面积近三万亩,人口3500多人,现有茶园5500多亩,茶叶加工户750多户,茶产业是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先锋村念“茶”字经、做“红”文章、走生态宜居路,创新“四对比、五算账”乡村治理,打造出了乡村振兴的“先锋模式”。

3.jpg

村里的文化公园是村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先锋村知青文化公园里,孩童们肆意地嬉笑玩闹着,一旁村部广场上,人们跳起了律动感十足的广场舞。周边的民房墙体上,一幅幅红色文化彩绘愈发吸睛,点点红色印记衬托得这个革命老区村愈发迷人。

20世纪50年代,先锋村率先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方法,总结出“四对比、五算账”的农村整社工作经验。当时,这一做法不仅消除了群众疑虑,做通了群众工作,而且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肯定,加批语在全国推广。从此,这里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毛主席批语之乡。 

茶产业是先锋人增收的传统产业,近年来,因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产业单一,发展受限,先锋村也出现了茶园抛荒,村民外出务工的问题。如何念好这本“茶”字经,拓宽村民的致富路?

“振兴先锋村的茶产业,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先锋村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杨振伟说道,村两委时常走村入户,跟村民“四对比、五算账”,鼓励村民入股农村经济合作社,通过改造茶园、科学管理、提升品质、合作经营、统一营销等,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党支部也时常跟村民沟通,对比外出打工和家门口赚钱,算各种经济账,引导村民回乡种植沃柑、茂谷柑、百香果等农产品,多渠道增加收入。还建立了“党建+金融”双基联动模式,去年8月初,先锋村获得华安县农村信用联社整村授信5000万元、先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授信300万元。有了金融助力,乡村发展动力更足。

“通过对比算账,村民不仅找到了发展的方向,动力倍增,富美乡村建设也如火如荼。”先锋村党支部书记林勇灵说。近年来,村里先后完成了村庄主路“白改黑”、坡形屋顶改造、龙尾溪河道整治、生活污水处理场、滨水步道等项目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有了“面子”,事事都要带头争先锋的先锋人自然也不忘“内涵”提升。如今,漫步在先锋村的“红色一条街”,毛主席批语之乡教育基地、仙都侨史馆、文化公园、中国女排希望小学文化公园……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红色基因让先锋村活力焕发,绽放独特魅力。

“比”出的优秀,“算”来的富美。今日的先锋村,已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第四批生态村、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通过店面、电厂等出租,盘活山林资源等方式,村集体年收入53万元,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2万元。

“四对比、五算账”,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一代又一代的先锋人传承着这一群众工作法。村党支部带领村民永葆先锋闯劲,不断完善和赋予“四对比、五算账”群众工作法新的内容。

今年5月,华安作为全省唯一的县区,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名单,先锋村被列为重点村落。乘着“农综改”东风,先锋村再一次打起“对比算账”的算盘,将继续念好“茶”字经,做足“红”文章,唱响“林果戏”,在乡村振兴路上争先锋。

蓝天白云下,远眺先锋村,漫山遍野的茶树,重重碧绿令人心旷神怡,无处不在的红色元素更让人心潮澎湃。党史红与茶叶青,两抹色彩在这里交相呼应,描绘着先锋村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唐小玲 李小星 宋清忠)

责任编辑: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