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领导实施了“3820”战略工程,勾画了福州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考察时强调,要把菜篮子、人居环境、城市空间等工作切实抓好,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牢记殷切嘱托,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推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大步前进。
十年感恩奋进,十年硕果累累。这10年,福州的经济实力达到全新的历史高度。2016年以来,福州市经济总量连续跨越四个千亿元级大关,2020年突破万亿元关口。
2021年,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跻身全国城市20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省会第五。
这10年,福州的城市建设实现跨越式品质提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山水城市、海滨城市”宏伟蓝图,福州实施一系列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成功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等重大国际活动,赢得中国十大幸福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城市、中国十大“大美之城”等称号。
这10年,福州的民生事业保持加速度发展势头。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0.7%,占比稳定在77%以上。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9所、中小学226所,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从4.15张提高到5.35张……有福之州,充分造福于民。
更高起点再出发,福州豪情满怀。“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说。
聚焦产业发展,经济实力大跃升
上月中旬,福州长乐区纺织化纤产业的龙头——恒申集团,完成了收购德国安科罗旗下高端工程塑料业务的股权交割。这是恒申集团在四年之内完成的第三次跨国收购,标志着该企业在己内酰胺下游应用领域从纺织材料到高端工程塑料的突破。
从“草根工业”起步的恒申集团,能屡屡向跨国企业发起收购计划,源于近10年来的跨越式发展。2013年,恒申控股集团投资400亿元,建设己内酰胺生产基地。2017年7月,该项目一期投产,使恒申集团成为全球领先的己内酰胺生产商。“我们正以年产10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为中心,持续做强产业链。”恒申集团董事长陈建龙表示。
企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区域经济强。在恒申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下,长乐区纺织化纤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乐区地区生产总值从436.9亿元跃上千亿元台阶,达到1143.9亿元,年均增长9.5%,连续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区。
长乐区经济实力的突飞猛进,是福州市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提升省会城市经济实力的缩影。近年来,福州市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重点建设滨海新城、大学城、东南汽车城、丝路海港城、国际航空城、现代物流城等六个城,打响海上福州、数字福州、新型材料、海港空港、闽都文化等五大国际品牌,实施九大专项行动,城市能级在全国不断提档进位。
园区是产业的载体,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福州大力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已形成4个千亿园区、4个500亿园区,培育形成1个国家级、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福州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经验获评全省唯一的“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
创新驱动的核心引擎作用,愈加彰显。2021年,福州高新技术企业净增710家。随着近年福州R&D稳增计划的深入实施,去年经费投入总量达225.5亿元,总量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2021年,福州市数字经济规模超5400亿元,占GDP比重接近50%。
榕城大地,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不断做大做强。今年上半年,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42.68亿元,同比增长5.4%。“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恢复有力、动能增强的良好态势。”福州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持续提升品质,城市迈向国际化
8月4日是农历七夕节。以“福州江来 夕望是你”为主题的一场浪漫风暴,在当下福州最热门的打卡地——“闽江之心”举行。美妙绝伦的灯光秀、热情洋溢的音乐表演……当晚,情投意合的男女青年齐聚“闽江之心”,度过了难忘的七夕之夜。
频频举办公共文化活动的“闽江之心”,是福州闽江、乌龙江“两江四岸”景观带的核心段,已经成为充满国际范和闽都韵的福州“最美滨江会客厅”。打造“闽江之心”,是福州建设山水城市、造福人民群众的具体举措,体现了福州大力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的最新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市全方位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实施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把城区荒山建成郊野公园,让最美的江岸成为市民公共空间,将古厝活化利用为文化场所……绵绵发力,久久为功,用年复一年的点滴之变,绘就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壮丽图景。
2016年以来,福州市创新采用PPP模式,将城区河道按流域划分为7个水系治理项目包开展综合治理,全面消除城区44条黑臭水体,净化美化115条内河,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目标。
绿满榕城,是福州人的幸福感、自豪感来源。自2012年至2021年,福州累计建成1400余个公园,被誉为“千园之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1.32平方米提升至14.82平方米。2021年,福州上榜中国十大“大美之城”榜单,老百姓最满意的就是福州的公园绿地,满意度高出全国平均值11个百分点。此外,福州还建成福道、揽城栈道、闽江两岸休闲道等各类绿道1404.6公里,让群众出门即“享绿”。
文化遗产保护的稳步推进,让福州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近年来,福州保护修复了“三山两塔”、上下杭、烟台山等一批历史风貌区,建成开放一批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老街巷,修缮各类古建筑、历史建筑1300多处。2021年7月,福州迎来了全球瞩目的高光时刻——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这里举办。
“我们将持续放大‘后世遗’效应,擦亮福州古厝、温泉之都等特色名片。”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去年10月,仓山区历史风貌区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正式开启,迈出了闽都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步伐。
发力改善民生,人民更有幸福感
盛夏时节,在台江区苍霞新城的嘉华苑、嘉盛苑两个小区,施工人员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争取尽早完成苍霞新城改造提升项目二期工程。“二期包括4个小区,主要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小区绿化美化、停车泊位优化等,提升老旧小区人居环境和居民幸福感。”苍霞新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露露介绍。
2000年,福州市首次启动苍霞棚屋区改造工程,短短一年内,41栋住宅楼拔地而起,3441户居民喜迁新居。如今,当年的新楼房又变成了老旧小区,福州市、台江区对苍霞新城开展新一轮的改造提升,全部完工后将为居民带来焕然一新的居住环境。
居住条件差,曾经是许多福州市民心头之痛——整座城市过去被称为“纸褙福州城”。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市改造城区连片旧屋区562个、整治老旧小区1587个,惠及群众近70万户,彻底告别了“纸褙福州城”的历史。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改变,彰显福州对发展民生事业、造福人民群众的矢志追求。近年来,福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深入实施温暖榕城等行动,聚焦卫生、教育、养老等民生工程,不断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让老百姓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幸福。
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组建了8个医联体、12个专科联盟、1个城市医疗集团和10个县域医共体,引进华山医院、浙大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医疗机构床位1.3万张,增长46.8%,大大缓解了“看病难”问题。
“一老一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10年来,福州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9所、中小学226所,引进清华附中等名校合作办学,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此外,新建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等70个标志性公共文化场馆和1.3万个体育场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市县社会福利中心实现全覆盖。
一个App畅享城市服务——按照这一理念打造的“e福州”App,整合了全市政务和公共服务资源。“e福州”自助服务终端,实现公积金提取、不动产登记等78个高频事项自助办理,给市民带来办事更便利、生活更舒心的幸福新体验。
记者手记
“有感”生活越来越美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殷切嘱托,是福州的最大财富,是福州发展的最强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正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群众的所思所盼变成党委政府的所想所干,才有了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城市面貌的新提升。几年没到福州的客人,再回榕城时,经常会感叹“这些年变化很大”。这种变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无论是穿山入林的福道,还是水清岸绿的内河,抑或是就医、入学等方面的改善,都让生活于此的市民时时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站在新起点,迈步从头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城市建设重要理念,福州依然驰而不息在奋斗。打造“闽江之心”、开通地铁新线路、建设机场二期、推进福州都市圈……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征程上,一个个崭新项目拔地而起,一件件为民实事落地见效,让市民更加“有感”的生活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