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金秋时节,新疆昌吉州大地尽染丰收的色彩。
“今年我们种植的香妃海棠实现了丰收,每亩收益可突破万元。”昌吉州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建昌保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建昌说,小小的海棠果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果”,大家都说“福建来的农业专家功不可没”。
从祖国的东南角到西北角,福建省与新疆昌吉州相距4000多公里,但对口支援的情谊早已将两地紧紧连在一起。今年4月,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选拔的40名福建农业技术人才来到昌吉州,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农业智力援疆服务。这是自2011年以来,福建省派出的第24批短期援疆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他们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长,接续助力昌吉州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提升农业智力援疆质效
历时15天,行程近6000公里,对昌吉州250个地下水监测站进行逐一普查;不畏酷暑,走乡串镇核实机电井的塌陷情况和出水量大小,记录现场检查信息……这半年的时间,对于福建援疆农业技术人才、水利专家黄贵平来说,真是忙碌又充实。
来到昌吉之后黄贵平发现,由于水资源缺乏,用水问题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瓶颈。黄贵平主动申请参与对全州地下水监测站的核实普查,并认真撰写了调研报告。“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为福建水利援疆事业增添成色,为昌吉州农业发展贡献力量,我倍感荣幸。”黄贵平说。
来自福建省的21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5名畜牧兽医人才、5名渔业人才、4名水利管理人才、3名林业人才、2名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立足岗位,积极发挥个人专长、业务技能和管理经验,给予了受援单位很多指导和帮助。今年以来,福建援疆农业技术人才深入基层指导服务919人次;帮助农牧民群众解决农业生产问题133个;举办农业种养技术培训28场次,培训926人次;撰写调研报告40余篇,推广了一批福建省农产品抽样检测、病虫害绿色防控、生态林保护的好机制好做法。
同时,福建援疆干部人才积极指导昌吉州30余家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申报绿色食品证书,不断增强村民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协助举办了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名优农产品莆田推介会和三明推介会、“闽昌情·供销行”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农产品线上电商直播活动,签约和销售昌吉州农产品1.7亿余元。
水产养殖掀起致富“浪花”
今年6月25日,从福建省引进的2万尾黄尾鲻鱼苗,在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北庭镇兆祥养殖专业合作社鱼塘下塘,自此黄尾鲻正式“落户”吉木萨尔县。看见在新疆首次引进海水鱼黄尾鲻获得成功,福建援疆农业技术人才、渔业专家游小艇由衷高兴。
初到昌吉,渔业养殖经验丰富的游小艇便发现,吉木萨尔县水产养殖面积近1500亩,但养殖品种较为单一,效益不高。为了改善该县渔业养殖结构、提高渔业经济效益,游小艇瞄准了沿海地区很受欢迎的黄尾鲻,这种鱼是为数不多的经过淡化处理后可在纯淡水中正常生长的海水鱼品种。
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饲养,引进的黄尾鲻已经从3厘米左右长到20多厘米,最大的鱼已有半斤重,养殖成活率达到90%以上,其生长速度与在福建、广东等地相当。“真的很感谢福建援疆农技专家,帮我们找到致富的路子了!”北庭镇兆祥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高兴地说。
此外,福建援疆农业技术人才还把个人专业所长与昌吉州水产养殖所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取得了实际成效。利用温控技术,在昌吉州的大棚内首次开展南美白对虾反季节养殖试验取得阶段性成功,南美白对虾可提早近30天上市;在当地示范推广大口黑鲈性腺发育控制技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和陆基镀锌板圆池集约化养殖技术等一批生态、绿色、高效渔业技术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昌吉州水产苗种繁育能力和养殖水平……
为群众多添致富路
玛纳斯县塔西河乡红沙湾村的林下经济示范园里,村民周海全在采摘成熟的榆黄菇。在福建援疆农业技术人才的精心指导下,周海全已在林下成功种植出灵芝、榆黄菇、平菇等食用菌,还计划引进种植天山雪莲菌、羊肚菌等新品种。“福建援疆农业专家每周都会过来现场指导,这给了我很大信心。”他说。
距离塔西河乡50余公里的玛纳斯县兰州湾镇有一个“南果北种”生态示范基地,种植户李荔阳把这个生态示范基地称作“百果园”。种植大棚里火龙果、百香果、人参果、荔枝、枇杷等多种南方果树长势良好。
近年来,福建省第八批援疆工作队在玛纳斯县授牌成立多个示范基地,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培育种植能手、延长产业链条等多种方式,引进培育了新品种食用菌、果蔬、花卉等,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同时,积极推广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网络销售新模式,打造了一批绿色高效、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样板。
今年以来,福建援疆干部人才共引进食用菌、海水鱼、蔬菜、水果、花卉等新品种29个;示范推广设施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治、绿色高效渔业养殖、农产品检验等新技术32项。助力昌吉州以特色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业+电商、农业+旅游、农业+党建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多功能发展、多主体参与、多业态经营的农业援疆示范基地,有效促进了昌吉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