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永定:高质量走好湖坑乡村振兴探索之路
2022-11-28   来源:文明风

湖坑镇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所在重点乡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及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是龙岩市“七景区”之一——客家土楼文化旅游区中的重点景区乡镇,辖区内有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六群四楼”中的“一群两楼”——洪坑土楼群、振福楼及衍香楼。全镇总面积96.5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户籍人口2.6万人,常住人口9200余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湖坑镇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振兴的路径模式,奋力打造文化传承型土楼旅游特色镇,围绕“全镇游、遊全镇”全域生态旅游小镇,打造美丽幸福旅游土楼名镇发展定位,以农业为基础、旅游业为引擎、重点项目为抓手,实现产业兴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实现生态宜居;以文化体系构建、特色文化活化为路径实现乡风文明,以“绣花”的功夫和“钉钉子”的精神优化基层治理;以产业融合、多方共赢实现生活富裕,全力推进湖坑“一带三片区”乡村振兴特色镇建设。

走进永定区湖坑镇,放眼望去,湖坑大道整洁宽阔,沿溪一线,溪水潺潺、花红柳绿,小桥、农民公园、停车场、乡村客栈等应有尽有;漫步湖坑集镇沿河游步道,石栏杆上风格各异的百种“福”字让你充分领略多彩湖坑的文化魅力。长期以来,湖坑镇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文明乡风培育,文明之风沁润进该镇的每一角落,辖区居民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湖坑集镇沿河游步道美丽整洁、福文化氛围浓厚,成为当地群众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统筹谋划 城镇建设提质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长期以来,湖坑镇以文明创建工作为抓手,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项目、产业、生态、文明等方面强势发力,重点抓好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改路、改水、改厕行动,推动文明村镇建设的硬件设施提档升级,镇容村貌焕然一新,尽显水净、人欢、镇美、民富的生态和谐美景。

在不改变原有行政划分和自治主体的情况下,湖坑镇打破就村抓村的传统做法,按照“地域相近、发展相助、组织相连”的原则,以强化基层组织力为抓手,通过“1+1”“1+N”等方式组建跨企跨村党组织,将全镇16个行政村组建集镇片区、丰盛片区、南溪片区、奥杳片区4个片区党总支。4个片区党总支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跨村联建”发展新格局为引领,明确产业定位,齐心协作配合,实行资源互享,加强融合共建,力创文明乡风。

在修建休闲游步道、进行河道景观提升之前,河两岸都是牛栏、猪圈、茅厕交杂在一起,岸上岸下环境脏乱差。由于这个地方横跨西片、湖坑两个村,以前整治起来非常困难,两个村经常互相推脱,工作做不下去推不动。自从推行“跨村联建”以来,集镇片区党总支推动西片村、湖坑村、新街村协同发展,修建了这条长近2公里的休闲游步道,并对河流进行共管共治,河道景观有了质的提升,现在河畅了,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好去处。

集镇区域发展由“分散管治”向“跨村联建”转变。同时,党总支不断拓展深化“跨村联建”党建模式的外延内涵,积极号召乡贤根植乡土,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自身在引资引智、公益慈善等方面的优势,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打出了“跨村联建+乡贤共建”的漂亮“组合拳”。

如今,湖坑大道、休闲游步道、亲水平台、集镇夜景等打基础项目相继建成,呈现出乡村振兴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美好画面。

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全国文明村南江村航拍图

城乡同治 人居环境日益向好

南江村是湖坑镇的一个行政村。漫步其中,村内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土楼,分布于玉带般的小河两侧;沿溪而建的长长游步道,整洁而舒适。小桥、流水、农民公园、停车场、乡村客栈……传统韵味浓郁的村庄,透出明亮的现代气息,庭院美丽,乡邻其乐融融,这正是湖坑镇加大美丽乡村创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江村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按照“党建为引领,文化为纽带,生态为底色”的工作思路,依托资源、产业等优势,积极开展村企共建、跨村联建等活动,打造区域化党建联盟,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南江村连续两届蝉联全国文明村,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宜居示范村、全国100个特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13块国家级金字招牌,成为龙岩市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

“旧貌换新颜,昔日闭塞落后的南江村一跃成为‘明星村’,到处呈现出怡然自得、悠闲惬意的乡村生活,更是乡村旅游的好去处。现在年轻人都回家创业啦,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啦。”南江村村民江志铭自豪地说道。

走进湖坑镇西片村,道路两边绿树成荫,路边花圃里飘来沁人心脾的花香,为宁静的村庄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谁能想到村里能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环境越来越好,住得越来越舒心。”说起西片村,村民李荣繁非常自豪。

“我们土楼里面没办法建卫生间,拆了长期住在楼里的老人怎么办?”“拆了这地以后还是不是我的?”……消息刚出,各种不理解的声音此起彼伏。

为了打消群众顾虑,镇村干部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的工作思路,采用全天候的工作方法,做通做透群众思想工作,激发村民主动参与“两治一拆”的意识。同时聘请专业机构进行产权认定绘图,消除农户产权纠纷顾虑。短短三个月时间,西片村就拆除空心房241座,整治裸房217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西片村党支部书记李太华说,“刚开始部分群众觉得吃亏了,不理解我们的工作,但现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都为之点赞!整治空心房、裸房不仅除去房屋安全隐患,更美化了乡村环境,为西片村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整治好环境,减污降碳,美化加绿化,持续打造乡村亮丽风景。物质上要富有,精神上也要富有,更加注重道德素质的提高,树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切实把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湖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湖坑镇结合工作实际,采取人民群众听得懂、能领会的方式开展宣讲,拍摄推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湖坑故事》系列宣传微视频,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入脑入心。

“希望通过湖坑党建故事微视频,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全面助推乡村振兴。”苏湖菁说道。

游客在土楼王子振成楼门前体验“大鼓凉伞”非遗文化

聚力发展,乡村振兴整镇推进

青山如黛,绿水如屏,虫鸣声声,抬头是星空,垂眸有远山,细细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湖坑镇聚焦“乡村旅游+民宿”。充分利用土楼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读旅、香叙、腾讯等公司,对非世遗土楼进行改造提升,成功打造了朝阳楼、东昌楼、升恒楼、长源楼、环兴楼等一批土楼民宿,让沉睡多年的土楼“活”了起来,做到了“将收益带给群众、把土楼留给后代”,推动共同富裕。洪坑村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省级金牌旅游村;南江村、西片村获得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

聚焦福文化挖掘传承,深入挖掘湖坑福文化内涵,用活全国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成果,运用数字科技赋能土楼旅游,创新文旅数字化应用场景,结合5G、VR等新现代技术,建设中华大福场、福文化馆,培育观福景、漫福道、住福楼、品福宴、淘福宝等“五福齐全”的旅游新业态,全力打响“土楼故里·大福湖坑”品牌;借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项目建设,激发全域生态旅游小镇体验新活力;以文化体系构建、特色文化活化为路径实现乡风文明,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全力推进“一县一片区”土楼十里长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湖坑样板”。

下一步,湖坑镇将深入学习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立足产业实际,深挖资源禀赋,围绕“全镇游、游全镇” 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重点规划实施“镇区客家风情体验游、北部土楼世遗探秘游、东部红色传习研学游、南部绿色乡村乐活游”四大旅游板块,高质量走好乡村振兴“大福湖坑”之路。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