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延平:黑木耳成了致富“金耳朵”
2023-02-01   作者:卢国华   来源:闽北日报

1月29日7时许,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江边村村民魏正顺和妻子童明珠吃完早饭,收拾好碗筷后,就结伴到延平区鸿运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黑木耳种植基地“上班”去了。连日来,合作社组织村民抢收地里的黑木耳。

只见一排排菌棒整齐列队,黑木耳长势喜人。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朱从军看来,这一朵朵黑木耳就是江边村增收的“金耳朵”。

“我们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是南山镇的偏远高山村。全村220户856人,有耕地924亩,大多是山垅田。”朱从军说,因为村子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大部分村民之前都从事矿山石料开采、加工和运输等相关产业。

然而,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矿山开采并不可持续。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宏观政策对矿山开采活动进行严格控制,逐步取缔关停。江边村也不例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年来,我们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绿色转型发展之路。”朱从军说,在家的村民时常向村两委反映,希望能有新的增收渠道。“村两委干部多次商议并到建瓯、三明以及浙江等地考察,寻找适合江边村发展的新产业。”

此时,南平市“机关联乡村,党建促振兴”机制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朱从军将村里的情况反映给结对共建的南平市教育局,得到了大力支持,市教育局安排南平市农业学校和南平市职业中专学校与江边村对接,提供帮助。

有着3年下派经历,从南平市农业学校到南平市职业中专学校挂职,担任学校党总支副书记的雷惠强就成了村里的“常客”。他还利用自己作为科技特派员的优势,经常带着两所学校的“技术达人”到村里“串门”,并在村里挂牌建立了南平市职业中专学校劳动实践基地。

“经过综合考虑,并结合大家的意见,我们最终决定将村里的撂荒地开出来,种植黑木耳。”朱从军说,江边村的空气、水质等自然条件都不错,适合种植黑木耳。

说干就干。成立合作社、开垦撂荒地、购买菌棒、培训村民种植……去年底,第一批黑木耳丰收。

“这是我们第一次种黑木耳,田间管理和技术方面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产值估计有100万元左右。再种的话,产量和产值肯定会更高。”朱从军说,前几天,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还带着他们到建阳区晓富种业参观学习,“企业老板说,不论村里想种什么,他们都可以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在销售上也会提供帮助。”

“我们的黑木耳喝山泉水长大,没有农药化肥,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朱从军说,“黑木耳采摘和晾晒不需要什么过硬技术,只要有愿意来采摘的村民,我们都欢迎。”

正在忙碌的童明珠笑着说:“去年12月开始,我们就在这里做事。离家近,方便照看家里,一个月下来,我们夫妻俩赚了七八千块钱。”

青山绿水间,一朵朵黑木耳正成为江边村民致富的“金耳朵”。

“我们村将继续念好‘山’字经,做活‘绿’文章,打好生态牌,努力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朱从军对未来满怀憧憬。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