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8时许,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作为第一位亮相本场“代表通道”的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在镜头前分享了科技特派员的故事,用亲身经历和质朴讲述打动了观众。
“我们了解到您是一位农业科技领域的专家,同时也是一名科技特派员,想请问您是如何将自己的专业技术成果送到田间地头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向廖红代表发出了提问。
“福建省是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也是科技特派员的发源地,我所从事的农业科学研究在这里大有所为。”廖红首先介绍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在福建率先推行、落地生根的情况。
廖红说,她于2016年加入了科技特派员团队,带领团队成员走遍了福建省大大小小的茶叶产区,收集并分析了上万份的茶叶样品和茶园土壤样品。
“结合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茶农在种植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了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等,而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我们的专业知识来解决的。”廖红回忆道。
随后,廖红提高了音量,接着说:“为此,我们建立了一套茶树绿色栽培技术,夏天在茶行中种植养分高效固氮的大豆,利用大豆的生物固氮,为茶树提供氮营养。冬天在茶行中种植油菜,利用油菜发达的根系,为茶树活化土壤中的磷和钾。我们还根据茶树的生物学特性,量身配置了一套茶树专用生物有机肥以取代化肥。”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茶行中种了大豆和油菜以后,虫喜欢吃大豆、喜欢吃油菜,不吃茶叶了,所以,茶树的病虫害大幅度减少,也减少了农药的施用,保护了绿水青山,受到了广大茶农的欢迎。”廖红的语气中透露着骄傲。
“茶农们纷纷告诉我,廖老师,用了您的技术后,我们的水更清、山更绿,茶叶的品质提高了,又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令廖红倍感自豪的是,现在与他们团队合作的茶农茶企越来越多,团队在福建省建立了超过万亩的优质高效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辐射并带动了十几万亩的生态茶园。在此过程中,她和团队还培训了1000多人次的基层农技人员和2000多人次的茶农。
廖红用一句话表达了她作为“科技特派员”的感受,“一项好的技术,它不仅可以让成千上万的农民致富受益,还能让我们的土壤生态环境受益”。她介绍说,近年来,团队还与其他领域的“土专家”“田秀才”合作,不仅成立了茶树绿色栽培科技特派员团队,还成立了平和蜜柚提质增效团队、四川血橙品质飞跃团队。她说:“大家携起手来,将更多的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
“什么是初心使命?从我的工作经历来看,是躬耕田野,是穿梭山林,是做农民的好帮手,是与土壤交朋友。”言到此处,廖红的眼神愈发坚定,“科技特派员始于福建的南平,现已走向全国,遍地开花,我相信还会越来越多。如果每一个科技特派员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作用,真正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必将成为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廖红通俗易懂的讲述令人动容,在央视直播间的聊天室和微博等平台里,网友们留下了评论:“科技强农”“好接地气”“谢谢你们这些科技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