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方便,不回村里就可以盖章,省了好多工夫。”近日,邵武市返乡创业青年吴敬堂对邵武市党群城市家园的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41岁的吴敬堂是张厝乡大坑村人,之前在泉州工作,去年4月回乡发展。近期,他准备注册成立一家专业合作社。当他到农业部门咨询手续办理时,工作人员告诉他需要提供有村委会盖章的相关证明。
“村子离城区远,回家盖章,来回一趟最快也要半天时间,车费和时间都要浪费不少。”正当吴敬堂发愁时,工作人员提醒,在党群城市家园,也可以盖章。他立即赶到党群城市家园,几分钟就把盖章的事情解决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设立党群城市家园,正是邵武市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益探索。
党建跟着党员走
走进邵武市党群城市家园,大厅内窗明几净,每一处布局都显示出了贴心和用心,“家”的感觉扑面而来。
“党群城市家园去年9月投入使用,把党群办事从原来跋山涉水的‘越野跑’,变为抬脚就到的‘健步走’,真正实现党建跟着党员走。”邵武市直机关党工委常务副书记高邵宝说。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邵武的城镇化率达到80.44%,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区,农村党员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进城党员群众办事难的矛盾日益凸显。为解决农民群众办事难、农村党员找组织难、农村干部找党员群众难的“三难”问题,邵武市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打造集流动党员管理、群众议事办事、返乡创客交流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城市家园,构建“党建跟着党员走、服务围着需求走、支部带着群众干”的良好局面,为邵武市五分之四以上乡镇及城区三分之二以上人口提供精准服务。
高邵宝介绍,党群城市家园按照“组织一体设置、工作一体谋划、制度一体完善、活动一体开展”思路,将12个乡镇的党群服务资源化零为整,以“一站式审批、窗口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原则,有效规范党员管理、优化便民服务,实现“一个阵地、部门联合、资源共享、集约服务”。
服务围着需求走
“我觉得这个家园并不是为建设而建设,而是把党建与便民服务进行深度融合,更有人情味。”一位在党群城市家园驻点办公的村主干深有感触。
为保证党群城市家园常态化运行,邵武市直机关党工委入驻办公,各乡镇实施“村主干带章驻点办公、村干部定时定点办公、专职网格员轮流值班”运行方式,统筹调度73名党群工作者轮班管理日常事务,实现“门常开、人常来、事常办”。
“我们还把民政、医保等重点民生事项纳入服务体系,为党员群众提供非工作日以及八小时外的预约服务,变‘入村服务’为‘驻城服务’。”高邵宝介绍,2022年9月开馆以来,已为800余名群众办理老年优待证、医社保缴交等事项1000余件次。
有了这个“家”,进城党员党内生活更为丰富。市直机关党工委牵头统筹,组织进城党员在党群城市家园开展集体政治生日、干部荣退仪式、预备党员传薪仪式等活动,各乡镇分别组织进城党员常态化开展党员服务日、支部活动日等主题活动。年初以来,共开展日常组织活动及“救你在身边”急救培训、“扬帆计划”大学生实训等各类培训20余场次。
支部带着群众干
张厝乡小伙熊晓波在城里开了一家店,一直想扩大规模,但苦于资金不足。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这个“家”,把情况告诉农商行服务人员李斌。在经过情况核实后,李斌和同事给他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一周之后小熊就获得了十几万元贷款。
依托党群城市家园,邵武市创新“党建+金融帮扶”“党建+创业带动”“党建+电商助农”等模式,各支部根据群众需求和时代变化 ,为带领他们实干增效和致富增收赋能加油。
“随着直播带货和网红经济的兴起,党群城市家园及时搭建‘直播快车’,推行‘中心+乡贤能人+创业项目’模式,引导群众搭上电商快车,助力农产品‘云上走’。”高邵宝介绍,截至今年4月底,入驻党群城市家园的福农驿站已办理移动自助交易1.2万笔,贷款124笔1237万元,第三代社保卡3523张,贷记卡171笔,授信金额126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党群城市家园的设立,打通了党群阵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高邵宝表示,将充分利用好党群新阵地,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因地制宜打造更多特色党建品牌,全面推动省委“三争”行动和南平市委“五增”部署在邵武落地见效,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党群城市家园真正成为党员群众想来、愿来、常来的温馨家园。
作者:□本报记者 卢国华 通讯员 邓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