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城:凝聚乡贤合力 绘就富美乡村新画卷
2023-05-23   作者:庄朝惠   来源:闽南日报

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近年来,在漳州市委统战部的统筹谋划下,芗城区通过盘活工商资源、促成各村与商会联结、企业与乡贤共同助力等方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更强、产业发展更兴旺,绘就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画卷。

走进双溪村,鳞次栉比的联排别墅、郁郁葱葱的绿植映入眼帘。沿着平坦整洁的柏油村道行走,波光粼粼的月瑶池与古朴的日昇楼遥相辉映,忆芗公园上小孩尽情奔跑嬉闹,处处鸟语花香,沁人心脾。

2.jpg

双溪村的美丽乡村风貌

“以前村里是遍地垃圾堆,滩泥裤管推。”91岁高龄的老奶奶梁菜告诉记者,双溪村有句民谣叫“宁当双溪一头牛,不做双溪穷媳妇”,那时候村里的年轻人连娶媳妇都难,没想到现在大家不仅住上宽敞明亮的联排别墅,村子还美得像景区。

双溪村从“滩泥裤管推”到“美得像景区”的转变是从2019年开始的。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村里青壮年大都外出打拼,在江浙一带经商颇负盛名。在村党支部的牵头下,2019年,村里成立乡贤理事会,探索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乡贤为驱动的“双轮驱动”乡村治理模式,通过村党支部科学规划,着力搭建乡贤出智、出力、出资平台,发挥乡贤亲缘、人缘、资源、财源优势,凝聚乡贤融资融智,推动实现乡贤智力回乡、资金回流、文化回哺、人气回聚,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同年,双溪村党支部组建新村住房指挥部,由乡贤理事会8名乡贤牵头,按照“统一规划选址、统一立面装修、统一选房到户”的模式,启动双溪新村一期建设,建成54套联排别墅,改善村民住房条件。2021年,乡贤理事会提议启动新村二期建设和净瓶湖等景观工程,新建38套联排房,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生活品质。

乡贤为村庄带来的改变可不止“住有所居”。

“快到中午了,一会儿我要到村里的免费食堂吃饭。”梁菜口中的免费食堂是双溪村破解“老有所养”难题的生动实践。

双溪村约有三分之二人口外出务工,村内的常住人口中又有一半是60岁以上的老人,“空壳村”“老人村”成了双溪村的典型“标签”。煮一餐吃一天,一个饭一个青菜对付一顿,是许多老年人的日常。老年人生活没有保障,成了双溪村最突出的民生短板。

1.jpg

园坑村老人一边欣赏美丽风景一边愉快聊天

为了破解“老有所养”难题,2019年,由镇党委政府投资兴建、乡贤捐资保障运营的全省首个公益性人民大食堂正式落成,免费为村内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日两餐。乡贤梁国华、梁加辉各带头捐款10万元用于大食堂运营,并带动100余名乡贤为大食堂捐资,开启了双溪村养老模式的全新尝试。

开办公益性食堂容易,常态化运营才是难点。“村里建立了‘协会负责、村民监督’的运营保障机制,保证账务公开透明,同时发动老年人参与运营管理,发挥余热的同时还能排解孤独感。”双溪村驻村第一书记何鸿辉介绍,村里还将人民大食堂旁的8亩菜地进行改造,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引入运营公司,打造集现代农业展示、游客体验种植、采摘观光于一体的“开心农场”,实现产销结合,在发展“农家乐”业态的同时,保障大食堂的菜源供应。双溪村在乡贤们的示范带动下,孝老敬亲、乐善好施的文明乡风愈加深入人心。

利用“乡贤+”工作模式,双溪村探索出了一条乡贤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子,实现了从“空壳村”到乡村振兴样板村的蝶变,于2019年获评“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获评“漳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获评“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双溪村巧借乡贤之力振兴乡村,而天宝镇茶铺村则是与企业、商会开展结对帮扶共建,打造畲族文化村寨。

茶铺村位于漳州市区西郊,是芗城区三个少数民族村居之一。近年来,茶铺村以畲族传统文化为依托,与福建点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安然燃气有限公司、宏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同心121”结对帮扶共建,合力推进新村项目建设。

茶铺新村项目共分三期进行开发建设,为了让新村与旧村形成和谐统一的畲族建筑风貌,村党支部特意邀请闽籍著名乡村规划专家骆中钊带领团队进行规划设计,设计团队以畲族钟氏始祖钟志深为名创作特色村寨新村牌楼对联,即“志耕天宝畲寨村换颜,深耘茶铺山哈民欢歌”,并以此作为规划设计立意,在建筑中融入燕尾脊、双凤朝阳、龙柱等畲族特色标志,尽显畲族文化风情。

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茶铺村是闽南有名的斗笠村,传统手工竹编技术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早年,茶铺村以编织斗笠为生,家家户户都建有竹编“小作坊”。可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工业化的洗礼,茶铺斗笠的传统工艺面临巨大冲击。为了顺应市场变化,茶铺村尝试转型生产斗笠工艺品、装饰品,与厦门市漳州商会合作,创新编织多种规格、形状的斗笠,并借助电商平台拓宽产品销路,产品远销台湾等地区。借助“互联网+斗笠”的发展路子,茶铺村真正把文化遗产变成文化资源,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浦南镇园坑村农业资源优势突出,自古以来便是远近闻名的鱼、米、果之乡,但全村产业不成规模,农民收入不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得益于苏州商会的出谋划策,其中湖畔果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企业专业优势,凭借对本行业的了解,综合考量园坑村的土地性质、种养习惯、地理因素和气候条件,向村委会建议引育种植市场行情较好的黄金果蔗,将其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

为了掌握种植黄金果蔗的技术,老村长林元利赴广州考察学习。“从外地学习回来后,我就率先种了20亩,收成后每亩有一万元左右的收益。”林元利说,试种初显成效后,村“两委”大力发动村民种植黄金果蔗,他作为“土专家”“田秀才”,不仅为村民提供蔗苗、技术指导,还负责联系销路,调动村民种植黄金果蔗的积极性。

如今,园坑村黄金果蔗的种植面积100多亩,受限于本村土地较少,部分村民还在其他辖区采用租赁土地的方式种植,面积达500余亩。黄金果蔗不仅助力村民增收,同时也打造了园坑村“一村一品”的特色招牌,为乡村振兴夯实经济基础。

从助推村貌重塑到接续文明乡风,园坑村携手苏州商会,以基础设施完善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努力补齐影响村民生活品质的薄弱点,绘就出一幅“富庶和睦、秩序井然、人丁兴旺、家风昌盛”的和谐景象。(庄朝惠)

责任编辑:胡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