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一色水蓝蓝,碧海清波入画来。日前,记者从霞浦县城驱车来到该县北壁乡池澳村。池澳村位于东冲半岛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辖池澳主村及西牛角、石人下两个自然村。鲍鱼,是池澳的支柱产业,2022年,该村鲍鱼养殖年产值约5亿元。
养鲍需要劳动力,这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前来就业。村内,川、黔、皖等外省车牌极为常见,天南地北的人汇聚于此。全村目前共有344户、常住人口约1600人,本村村民与外来务工人员人数相近。“因妹妹嫁到北壁乡,在亲戚朋友的介绍下,我来池澳从事鲍鱼养殖工作已经六七年。从老家过来需要坐火车再转汽车,所以有的春节也陪着鲍鱼过。我们一般每天凌晨四、五点出海,把一笼笼鲍鱼拖到渔排上投喂,这段时间,我每天要投喂270笼鲍鱼。靠着这行当,每年我大约能有10万元务工收入。”来自安徽六安的陈先生表示。
“海上养殖业不仅吸引了外省务工人员来村,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里住宿、餐饮等配套产业的发展以及村内闲散劳动力增收。2022年,池澳村老人、农闲妇女等群众的总收入较2021年提高约200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林振说。
鲍鱼产业发展旺了,村民致富更有盼头。码头是池澳村最繁忙的地方,成排船只在这里停靠,一笼笼鲜活鲍鱼被送上岸,工人们将鲍鱼就地进行打包、称重、装箱等工序后,由冷藏车送往福州等地分销。码头上,养殖户韦仲华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笔养鲍“经济账”:他在池澳已有五年养殖鲍鱼的经验,购买和养殖鲍苗一般在每年清明前后开始,当地鲍鱼生长周期约15个月;去年,扣除人工、饲料、损耗等成本,靠着养殖鲍鱼净收入约50万元;今年,他养了6000笼鲍鱼苗,如按往年一笼纯收入100元的行情算,将带来约60万元纯收入。
提起养鲍“钱”景,池澳村养殖户吴恩爱变得健谈起来:“这几年来,海洋环境改善了,海水水质越来越好,鲍鱼养殖的品质和口感也上来了。今年,我养了3000多笼鲍鱼苗,养殖过程中,和员工一起日复一日地‘扎’在渔排上,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今年待收成后,我大概能有200多万元的营收。”
吴恩爱所说的“水质变好”,得益于近年来宁德市持续做好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与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曾经,粗放、无序的海上养殖模式,不仅制约了池澳海上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清海”行动开始至今,北壁乡对池澳村水产养殖进行科学规划,助力推广新型环保‘筏式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相较传统渔排养殖能更好地起到防风浪、抗台风等作用,吊笼里的鲍鱼附着力强,吃起来口感也更好。同时,该村逐步建立鲍鱼、海带、龙须菜混合养殖区,让养殖海带、龙须菜既可用于销售也可用于喂养鲍鱼。
“近年来,我们在推动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持续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从树立生态养殖新理念、改变传统养殖方式等方面下手,持续改善海上养殖设施和环境再提升,带动养殖户增收,以实际行动将池澳变为碧海蓝天间的‘海上田园’。”北壁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兰强 余根坤 陈容 通讯员 林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