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助推闽北山区高山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6月13—14日,福建省学会研究会、福建省农学会和南平圣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组织农业专家赴政和县镇前镇、延平区赤门乡、延平区巨口乡开展产业发展专题调研与种植技术指导。
专家指导农户蔬菜种植
村企联营,村村联动实现全产业链运营
专家们深入政和县镇前镇洋厝村安章口蔬菜基地、梨溪村牛迹洋蔬菜基地,延平区赤门乡农产品初加工中心、巨口乡圣丰农业生产基地,细致考察高山蔬菜产业发展情况,了解花菜、辣椒等高山蔬菜长势情况,为高山蔬菜问诊把脉,开展技术服务。
省农学会助推高山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座谈会
实地调研结束后,政和与延平两地分别召开了省农学会助推高山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踊跃建言献策。
与会专家建言献策
福建省农林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林文雄表示,要从基地建设、科技赋能、三产融合等三个方面出发,讲好“政和故事”,打造高山蔬菜品牌,进一步发展高山蔬菜产业;福建省政协社法委原副主任、福建省学会研究会会长、高级工程师柯少愚认为,要以乡村振兴发展为定位,建立运作机制,打造出亮点,推动农业工业化生产,促进高山蔬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与会专家建言献策
“发展高山农业,需要破解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解决高山蔬菜规模小而散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土地流转问题。”福建省农学会常务副会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叶夏表示,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农业企业要深入研究如何进行利益再分配,让村民、企业、村镇三者均受益。同时,要高度重视蔬菜品种的选育,充分发挥好闽北山区在高山蔬菜种植上的独特地理优势。
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研究员余东、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忠钿、省农科院质标所副研究员梁启富等专家学者则分别从高山蔬菜发展的政策扶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产品质量标准、品牌打造、基地建设、产业规划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建议。
经过本次深度考察,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在当前形势下推进成立“闽北高山土特产产业研究院”协同科研,因地制宜基地建设,创新运营模式,三产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搭建共享平台。
政和县应充分利用高海拔,靠近浙江的地理区域优势,打造一批优质过硬的拳头产品走出去,树立政和高山地区农产品品牌符号,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引入企业、科技与当地镇、村、民融合,实现利益共同体,真正共建、共赢、共享。
延平区作为福州市1小时经济圈,应抓住历史最佳机遇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加快蔬菜产业发展争取成为福州高品质蔬菜的供给地以及优质农产品主要来源地,充分利用赤门加工中心的地理区域位置,通过二产促一产带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从乡村振兴站位出发,整合延平区现有农业产业资源,将赤门乡打造成为“种养结合生态内循环”新型生态农业产业试验示范点。
政和县有关领导出席座谈会
政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许强表示,将认真梳理、消化吸收好调研组的意见,推动落实支“好招”,利用政和高山良好资源,继续打造更好的高山农业品牌,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政和县副县长薛理锦强调,要持续做好品牌打造,用好“村企联营、村村联动”机制;要继续提升科技水平,管控好高山蔬菜质量,建设好标准化基地;要落实政策扶持,提高发展定位,进一步做强现代农业。
南平圣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宗远介绍介绍运营方案
会上,南平圣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宗远从产业发展、冷库保存、物联网建设等方面介绍高山蔬菜(土豆)规划及项目初步设计运营方案。“公司目前已完成了高、中、低海拔大棚与露天多维度立体种植布局,确保单品全年供给;农业发展是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农业产业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省、市、区、乡(镇)、村各级各部门领导、专家、学者齐心协力,共同助力乡村振兴。”胡宗远介绍道。
据了解,南平圣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拟通过农产品初加工中心建设,盘活带动基地周边15公里范围土地及周边荒废设施,让农业产业科学有序发展,产业落地乡镇,实现“村企联营,村村联动”共建共享,增加村民村财收入,把就业岗位留在当地,助力乡村振兴。
企业入驻实现农业产业化,除了做好“源头品控,基地直供”运营以外,也需要农业专家、学者赋能共建打通产业运营闭环。科技助农、科技赋能,为闽北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提供内生产力,南平圣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示范企业,正着力推进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绿色标准化生产,推进闽北乡村振兴。
福建省蔬菜供应链协会秘书长原杰等专家、学者与政和县、延平区当地相关领导一并出席了本次调研座谈。(胡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