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建瓯:统筹“三竹”推动“四库”建设​
2023-06-30   作者:黄鸿青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半城山水半城竹,千年建州入画来。”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武夷山脉东南面的建瓯市,现有竹林面积163.5万亩。竹,对于建瓯人来说,是生态家园,是增收的“绿色银行”。

近年来,建瓯市通过实施“科技兴竹、以竹富农”战略,统筹“竹产业、竹科技、竹文化”,落实“夯实一产、做强二产、提升三产”措施,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广袤的竹山已成为建瓯30万竹农的“水库、粮库、钱库、碳库”。

图片

建瓯大夫岭竹海 汤瑞荣摄

壮大竹产业

按照“做强一根竹”发展思路,坚持龙头引领,加速产业集聚。圣象集团、美新科技、上睿机械等龙头企业落户建瓯,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已培育国家级竹木龙头企业2家、省级竹木龙头企业12家。

发挥“圣象系”龙头效应,2022年“圣象系”产值达21亿元,带动上下游加工企业50余家,实现产值100亿元。同时,建瓯布局三级产业加工体系,建设重点竹产区竹材物理分解示范点23个,有效解决了周边竹材切段分解和运输安全问题。投资17亿元建设玉山、迪口、南雅等8个重点产竹乡镇初级加工区,总规划面积3168亩;建设3500亩食品精深加工园区,引进总投资10亿元的七贡食品和味美芝预制菜项目,筹划组建建州笋业集团,探索联合体“抱团”上市,打造以建瓯为核心的中国笋食品产业园区。

目前,全市拥有笋竹加工产品十五大系列2000多种,其中水煮笋、复水笋干、手剥笋全国产量最高,占全国同类产品1/3。竹砧板、竹签、竹制收纳盒、竹地板等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全市从事笋竹产品流通人数1万多人,年交易笋干1.3万多吨、冬笋8万吨、春笋5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冬笋和笋干集散中心。有效打通“生产—分解—运输—加工—销售”产业链条,建瓯·中国笋制品交易中心将投入运营。

强化竹科技

建瓯与国际竹藤中心、中国竹产业协会、国家林草局竹子研究中心等共建研发团队16个,获得笋竹产业各类专利193项。

利用竹材下脚料生产竹粉家具板、竹粉餐盒等,全竹利用率达100%,实现“一根竹”吃干榨尽。圣象华宇竹石塑地板、大庄户外重竹板等产品实现了“以竹代塑”“以竹代木”重大突破。建设省级竹材料创新中心,圣象华宇集团入选省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名单。组建涉竹科技特派团队62人,大力推广竹阔混交,因地制宜设置竹山喷灌设施,建设生态高效竹林。建设生态高效竹林基地、竹笋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竹笋有机食品原料基地、竹林定向培育基地共88.3万亩。建设竹山机耕路4761公里,实现竹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亩均产值达1763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完成毛竹林FSC森林认证58万亩,竹制品获得国际绿色“通行证”。笋竹企业参与19项标准制定,其中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3项、省地方标准6项、团体标准2项;竹笋企业分别通过国际HACCP、日本JAS等10多项认证。

推广应用竹林割灌机、砍竹专用油锯、竹山单轨等竹林机械,竹山单轨里程6060米、机头23个。在南平市率先出台毛竹采伐专业示范队建设标准,组建采伐专业队21个195人,提高采伐效率,降低采伐成本,竹农收入提高30%以上。国内领先、全省最大的竹材加工自动化企业上睿机械研发生产的破竹机,单台可节省用工6—7人,竹材利用率提升10%。

挖掘竹文化

建瓯组建建州竹空间文创公司,联系生产竹篓、茶筛、茶焙笼、竹筷、竹席等竹工艺品企业180家,打造“竹·居城市”概念,引导企业、酒店等场所应用全竹家居,已打造3个竹元素“茶空间”。

开发以竹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项目,建设万亩竹林风景线,推广全笋宴,打造迪口、房道“竹海古镇”,以“竹生产、竹观光、竹体验、竹养生、竹文化”为主题的“千竹园”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打卡地。民间绝活“建瓯挑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建瓯市生产鲜笋36.2万吨、产值15.9亿元,竹材5321万根、产值7.4亿元,笋竹产业总值168.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55.7%。笋竹产业从业人员7万多人,农民销售笋竹收入占农民年收入的38.7%,笋竹加工规模企业5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7.3%,笋竹加工规模企业实现产值103.0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42.8%;笋竹产品直接出口创汇1.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创汇的29.1%;建瓯创下竹林面积、毛竹立竹量、竹材产量、鲜笋产量、水煮笋产量、复水笋干、手剥笋产量和竹地板产量、竹编安全帽产量等9项“全国第一”。

建瓯拥有“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笋竹之都”等8项国家级“金字招牌”,今年5月,中国竹产业协会与建瓯市共建“中国竹产业优势区域”,成为“全国竹林‘四库’建瓯示范区”。建瓯正全力打造千亿元林产工业集群龙头,争当“以竹代塑”“全竹利用”、绿色发展的典范。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