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头村在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在闽江学院常务副院长邓启明教授等指导老师的引荐下,闽江学院海丝和美乡村实践队于2023年7月6日前往“海峡第一村”围头村进行实地调研与访谈。
近年来,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从一个产业基础差、经济收入少的薄弱村,一跃变成年集体收入超300万元的富裕村,全面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为民工程,全力打造“旅游、渔港”两大经济业态,擦亮“海峡第一村”文化品牌。
实践队于围头村村委会门前合影
座谈会上,对于围头村的发展,洪水平书记有三点经验之谈。一是要打好理论“地基”。将围头村的小格局融入党和国家的大格局中,寻找着手点,精准定位,形成战略格局;由表及里,找到核心点,用战略思维引导围头村的发展。二是要勇于实践。围头村吸引人才走进围头村,成立青年创客孵化基地,引进台胞台企和两岸青年创客来村发展,让围头村“留形、留魂、留乡愁”;致力于打造一支队伍,形成一种机制,通过组织各个方面的作为,将短板转化为优势,精准策划、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发展;不断加强乡企合作,著名企业七匹狼公司在围头村投资建成了高端酒店,为乡企合作提供发展机遇。三是要让情怀为乡村发展注入力量。洪水平书记强调,提高村民的集体意识,这是乡村治理的困难之处。要实现围头村的发展,要让村民不只关心个人利益,而是齐心共创围头村的未来。与此同时,围头村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两岸交流的做法,“政府搭台,民间唱戏,错社会之力,助围头发展”是围头村率先打造两岸交流先行村的创新做法。
实践队成员参观邻里中心
实地调研中,实践队成员首先参观了围头村“党建+邻里中心”,各板块清晰地展示了围头村干部、组织根据当地的发展需求,为着实现发展的目标所做的实事,以及多年来取得的成果。始建于1931年的毓秀楼,如今是“八·二三”炮战红色旅游的景点,是泉州市、晋江市的“国防教育基地”,墙体上的弹坑、裸露的房屋石块,无不诉说着围头为两岸关系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八·二三战地公园内的“战争与和平展馆”和金井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实践队员了解理论、法规、廉吏、楷模、警示五篇展览,探寻红色记忆,感悟红色文化精神。
实践队在晋江围头八·二三战地公园合影
从昔日的海防前线到如今的对台交流的最前沿,从之前的送炮弹到现在的送新娘,围头村不仅见证了两岸的交流与和平,而且谱写了“闽台五缘村,两岸一家亲”的新篇章,成为中国两岸交流发展的见证村、亲历村、行动村。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乡村发展融合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助力家乡,充分发挥侨村特色,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不断提升生活水平的前进之路,“海峡第一村”围头村的魅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彰显。(陈熙琳 黄婷英 赖白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