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智囊团”助力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
2023-07-25   作者:兰强 张颖珍 雷津慧 何小丽   来源:闽东日报

c9203223116d843e0c28bb6039bd5acb_0cc87bd3531fb46.jpg

迎来丰收季,村民们喜笑颜开

  “终于盼来丰收季咯!”连日来,福安市上白石镇白石坂村桃园管理员宋喜霞喜上眉梢,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是白石坂高优新品种桃园示范基地桃子实验成功的第一年,园里的脆红桃、鹰嘴桃、白凤桃、油蟠桃、水蜜桃等陆续成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采摘。

  “目前,桃园栽植桃树140余亩,都是有机种植,自然成熟。现在成熟的主要是早熟脆红桃,该品种不仅口感清脆、甜爽多汁,符合大众口味,而且上市时间较其他品种早,销售价格可观。”宋喜霞说。

  搭乘上白石镇建设生态文旅小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白石坂村抢抓机遇,探索“党建+人才+产业”招才引智发展模式,借力创业导师团、人才驿站和科特派工作站,为党建促乡村振兴赋能添智,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白石坂村被评为“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

科技赋能 重获新生 

  走进果园,一大片桃树映入眼帘,一个个色泽红艳、圆润饱满的桃子挂满枝头,连呼吸都是甜蜜的气息。然而,丰收的背后,却是一段起步蹒跚的奋斗史。

  白石坂村地处福安市东北部,过去,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较为单一,村民以务农和种植茶叶为主,收入微薄,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劳动力缺乏。产业发展如何破题?

  2016年,村两委尝试引种140亩白凤桃。然而,试种几年,桃树仅长枝干,却少花少果,产业发展未见成效。

  直至2021年7月,驻村第一书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玉真的到来,为白石坂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解决少花少果问题,陈玉真先后联系了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宁德市农科所、福安市农业农村局等桃树和种植方面的专家,多次实地勘察。最终发现,桃树不产果的原因是桃树品种适宜性差和暖冬气候影响,导致白凤桃品种需冷量不足,连续出现少花少果现象,需高接换种或重新种植其他需冷量低的品种。

  于是,村里立即调整果树种植结构。而专家们在白石坂村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创建了一支“科技特派+第一书记”的组团式科技服务队,联合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福州综合实验站,建设低温桃新品种示范基地,将旧桃园提升改造为生态农业产业园。

  生态农业产业园一经落地,首先带来的红利便是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带动了当地20余名劳动力就业,每日人均收入120元到200元不等。

  “今年桃树是第2年挂果,产量不大。明年桃树将达到盛果期,预计产量将大幅增加,收入将达到50万元。”白石坂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叶锦华充满信心地说道。

从跟着干 到自己干 

  新品种,新技术,更需新型农民。乡村振兴,农民既是受益者也是主力军。

  借助上级科研单位的技术帮扶和人才支持,以建设科技新桃园为努力方向,白石坂产业园新建了避雨设施大棚,种植金霞早油蟠5亩,成功种植高接换种新品种桃40亩,新种植小桃苗50亩,新品种葡萄15亩,农旅融合发展未来可期。

  振兴的道路越走越畅、越走越宽。

  为培育新型农民队伍,引领更多本土农民向有文化、有技术、高素质、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转换,陈玉真邀请农业各领域专家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将生产技术点对点传授给群众。结合桃树田间生长的实际情况开展技术培训,重点讲解了宽行密植、果园生草、“Y”字形整形修剪、缓释肥的使用等针对性比较强的省力化栽培技术,使村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实实在在的农业新技术。

  村里还定期为村民举行知识沙龙,开展茶叶、果树栽培及新品种引进等培训班,从课堂培训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如何科学发展产业,提升科技种植水平。

  两年来,白石坂推广农业种植新技术8项,引进新品种10余个,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0多场,培训农民200多人次,为当地产业发展和提升注入了活力。

  从跟着干到自己干,科技培训激活了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乡土人才力量,一大批农民群众走上了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产增收的科技致富道路。

  “下一步,我们将以上白石交溪沿线的沙坑村茶盐古道和明清古民居历史建筑、上白石村登科巷耕读传家文化、财洪村‘百年机面’农家体验、白石坂产业园观光采摘、郑家山村党员教育研学基地、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等特色景点为载体,开发乡村休闲旅游路线,探索‘农文旅’互促融合的新路径,寻找‘山乡致富’的振兴密码。”上白石镇党委书记刘丹华说。

责任编辑: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