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牢“饭碗” 管好“粮仓” 厦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2023-10-16   作者: 沈彦彦   来源:厦门日报

10月16日,第43个世界粮食日如期而至,10月16日-10月22日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进厦门市发改委,与您一起点击厦门市粮食工作的“关键词”。

全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厦门成绩多年保持优秀位列前茅;厦门“翔安粮库三期智慧粮库”开始施工,厦门粮食安全压舱石进一步牢筑;《厦门经济特区粮食安全保障规定》正式实施,以“良法”促“善治”,依法治粮管粮,确保粮食安全;修订出台新的《厦门市粮食应急体系重点企业管理办法》,确保在应急状态下有效发挥粮食应急保障作用;粮食产销协作外延再扩展,内涵再提升,全渠道拓宽“引粮入厦”渠道;全方位夯实粮食增储稳供基础,保供韧性不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今年来,厦门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践行“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 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多措并举把粮食生产安全、储备安全、供应安全做到位,不断提升厦门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打出“组合拳” 管理有“粮”策

以“良法”促“善治” 

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连年优秀

厦门围绕考核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好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分工负责、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工作报告等五项工作机制。同时,严格对标对表考核标准和程序,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以考核补短板,以考核促提升,连续多年在省对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全过程、全链条夯实粮食产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

加快实现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以“良法”促“善治”,依法管粮治粮,健全粮食安全长效保障机制。今年是《厦门经济特区粮食安全保障规定》正式实施的第一年,厦门通过立法,总结粮食工作实践,将行之有效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上升为地方法规,多举措普法培训,进一步提高厦门粮食安全保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今年,《厦门市粮食应急体系重点企业管理办法》重新修订,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全市共核定7家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和187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下发粮食应急保障企业专项奖励资金154.5万元,增补粮食应急储运、配送、保障中心三类应急企业12家。

今年,厦门全面开展全市春季政策性粮油库存和储粮安全大检查,加大粮油监管工作力度,市粮油质量监测部门强化粮油质量监测,不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并及时发布抽样检验结果,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治理“餐桌污染”专项检查、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全市粮油质量抽检和应急储备成品粮专项检查,共抽检原粮样品181份,成品粮样品133份。

深入推动粮食安全、节粮减损宣传工作,出台《厦门市2023年粮食节约工作计划》,按要求开展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调查工作,开展推进粮食加工环节节粮减损系列活动。依托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举办形式多样的粮食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爱粮节粮的良好氛围。

拓展“朋友圈” 保供有“粮”方

“外联+内引”

多渠道保障厦门的“粮源活水”

粮源的保障是重中之重,多年来,厦门采取“外联+内引”,切实端牢“饭碗”,多渠道保障厦门的“粮源活水”。

通过“外联”,厦门的粮食产销协作“朋友圈”持续拓展。厦门持续深化与省内外粮食主产区开展产销协作,利用中国粮食交易大会、“6·18”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等多措并举巩固和拓宽入厦粮源渠道,与主产区深入产销协作交流座谈,深化巩固了厦门与产区的合作关系,今年,厦门的引粮“朋友圈”已经有7大粮食主产省的30多个县市,从协作地区调入的粮食占入厦粮源的80%以上,有力保障厦门粮油市场平稳运行。

“近水楼台先得月”——持续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内引”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有力引擎。市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支持象屿、海嘉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和产业优势,为保障厦门粮食安全提供坚强后盾。如今,象屿农产持续聚焦农业现代化发展,利用“数智技术”,建立起“集种肥服务、农业种植、粮食收储、物流运输、原粮供应、粮食加工及农业金融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体系,原粮收购区域已覆盖黑龙江各市县粮食主产区,销售区域覆盖包括厦门在内的华东、华南、西南等原粮消费大区;中粮海嘉(厦门)面业有限公司新建的60万吨/年小麦加工线项目也正式投产,产能大幅度提升。

供应有序,价格稳定,今年,厦门虽经历多次灾害性台风考验,粮油市场始终保持价格平稳,这也同粮食主管部门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不无关系——在粮食市场和流通环节,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在认真落实粮食一日一报制度的同时,定期开展市场巡查,确保粮食供应链顺畅,做到不脱销、不断供,保证市场粮食数量充足、品种丰富、价格稳定。同时,加强粮食市场调控和产销衔接调度,建立商超和加工、供应企业协作保供机制,开设绿色通道,确保供应链顺畅。

提升储备能力 稳供有依托

创新储备机制 

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协同运作

今年9月,在全省粮食储备标杆库建设的现场会上,厦门交流了粮食储备管理的“厦门经验”——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年来,厦门提升粮食储备保障能力,创新储备机制,市级储备规模持续增加,社会责任储备有效落实,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多年来,厦门着力构建粮食产业各环节协同联动的机制,实现全链条有机融合、有效链接,粮食储备保障能力的提升可感可知:

今年,厦门加强产销协作,提前完成2023年增储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全部市级储备粮入库工作;在储备粮轮换方面,完成4批市级储备粮竞价销售和2批市级储备粮招标采购工作……此外,进一步完善市级储备粮管理制度,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储粮安全管理的通知》,压实储备粮承储单位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市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

此外,按照省粮储局的部署,厦门创新储备机制,超额完成社会责任储备任务,进一步形成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功能互补、协同运作的储备体系。

粮库更智慧 储粮更安全

计划投资6亿元

翔安粮库三期进入施工阶段

粮库是保障储备粮安全的重要基础。一年来,厦门市发改委不断加大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翔安粮库三期工程建设,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翔安粮库三期计划投资6亿元,目前已经进入施工阶段。

“翔安粮库三期建成后,可满足2035年前厦门市人口增长对储备仓容的需求。”据厦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厦门市翔安粮库三期按照高标准粮仓的技术要点设计,选用机械化程度高的浅圆仓,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绿色储粮技术,对标国内一流的粮库管理目标,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储备物联管理体系。将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施包含数字式温湿度检测系统、智能通风系统、仓房智能控温系统、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气体检测系统、粮食出入库作业系统、智能粮食综合管理控制系统等内容的智能化建设,同步建设粮库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与省级粮食信息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区域性大型现代化综合性粮库群的蓝图日渐清晰,厦门粮食安全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责任编辑:杨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