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粮仓建到海上,我国如何耕海牧渔?这场论坛给出答案
2023-10-16   作者:林盈 黄东仪   来源:人民网

上能抗17级台风,下能实现20米水深海域养殖,在离岸数百上千公里的远海“牧渔”……正在今天的海洋上得以实现。

我国有着14亿多人口,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随着“大食物观”的提出,向海洋要食物、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成为农业渔业发展的新方向。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之风方兴未艾。

深远海养殖装备及产业生态论坛现场。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深远海养殖装备及产业生态论坛现场。 林盈摄

10月12日,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启幕,深远海养殖装备及产业生态论坛同步召开。据了解,论坛为期两天,来自有关部门、高校院所、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的近200名工作人员、院士专家和行业大咖聚焦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热点,共商深远海养殖及装备产业发展大计。

会上介绍,水产品是重要农产品,为我国居民提供30%的优质动物蛋白。用好“海上粮仓”,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深远海养殖正蓬勃发展。据介绍,2017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陆续涌现出一批自主研发、先进适用的桁架类网箱和养殖工船,深远海养殖加速推进,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取得初步成效。沿海各地已建成重力式网箱2万余口、桁架类网箱40个、养殖工船4艘,2022年全国深远海养殖水体4398万立方米,产量39.3万吨,比“十三五”初期分别增加3.3和2.4倍,占海水鱼类养殖产量的两成以上。

设施装备方面,重力式网箱已能到20米水深的海域养殖;广东“德海1号”桁架类网箱已经过17级台风的检验,网箱结构安全性能不断提高;山东“经海001”桁架类网箱,搭载了空气动力投饲系统、自动化赶鱼装置和巡检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有效减少了人力投入,初步实现智能化养殖。“国信1号”养殖工船可游弋养殖,首创“船载舱养”养殖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越来越多国内企业、科研机构尝试通过多途径开发深远海宜渔空间,向海洋要食物,不断提高水产品稳产保供水平。深远海养殖的发展也促进了传统养殖方式向设施装备更为先进、养殖技术更为领先、产业链更为完备的海洋渔业现代化方向转型。

深远海养殖布设海域水质更优、流速更快、海域生态容量更大,养殖的废弃物也能得到妥善处理,有助于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在论坛首日的主题报告中,多位行业大咖以发展深远海养殖的重大意义、中国渔业技术发展与展望、建设“福海粮仓”、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深远海设施养殖发展现状与建议、海上养殖装置检验政策及规范等为主题,展开分享。

本次论坛主题为“耕海牧渔 建设蓝色粮仓”,由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协办。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