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鲍鱼也讲“优生优育”
2023-11-15   作者:欧东茵   来源:漳州新闻网

日前,漳州市东山县的鲍鱼迎来“生育”高峰。

夜幕降临,在东山县山南一水鲍鱼场内,60多个白色孵化桶整齐排开,1000斤优质皱纹盘鲍母与100粒巴掌大的绿鲍将在这些临时“产房”开始今年第一次繁育。

作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省级良种场,山南一水鲍鱼场繁育的绿盘鲍是眼下在东山普遍推广的优质品种。绿盘鲍个头大,肉质厚,市场批发价能卖200多元一斤,是妥妥的鲍鱼界“优等生”,填补了东山没有大鲍的空缺。

公司目前拥有1000余口育苗及成品养殖池,每年可培育鲍鱼苗5000万粒,按今年的行情价,再过半年,产值能达到3000万元。”山南一水鲍鱼场技术总监廖鑫兴介绍。

鲍鱼自由,东山功不可没。2022年,全县有近1500家陆上鲍鱼养殖场,海区养殖鲍鱼4725亩,鲍鱼苗年产量28亿粒,产值约9亿元,带动从业人员近2万人。今年,东山县被评为“中国鲍鱼种苗之乡”。

东山鲍鱼养殖业踏上寻优之路,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

1959年,东山水产实验所开始进行杂色鲍人工养殖试验,取得一定成效;1970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和东山县鲍鱼珍珠贝育苗实验站共同组成“福建鲍鱼实验组”,在东山县开展“杂色鲍全人工育苗试验”,于次年取得初步成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育出杂色鲍苗;1974年,实验组从辽宁引进皱纹盘鲍到东山试养,进行人工育苗成功,东山县的“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殖研究”项目在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然而,由于保种意识不强,市场养殖不规范,杂色鲍、皱纹盘鲍在3至5年之后,均出现种质退化现象,抗病性、耐高温性、生长速度等方面均出现弱化。

“那些年,一到夏天,温度升高,鲍鱼成活率低,导致很多养殖户不敢养。”漳州市鲍鱼协会会长陈炎生说道。

进入21世纪,东山依托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教授柯才焕团队,开展鲍鱼新品种研发,从美国引进绿鲍与皱纹盘鲍进行杂交,培育出抗高温、长速快、体型大的绿盘鲍,并在市场上推广养殖。在科技与规范化的养殖繁育的“加持”下,再加上鲍鱼原种经常更新,绿盘鲍身上优秀的“基因”延续至今,该品种成功在鲍鱼界“出圈”。

渔业发展,种业为先。东山是全国优质鲍鱼苗种供应基地,也是鲍鱼主产区、鲍鱼深加工区。对东山来说,扶持培育水产科技龙头骨干企业、加大产学研推结合力度,高效推进水产种业建设至关重要。

今年来,东山县委县政府把“种业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十六项重点课题之一深入推进。下一步,东山还将与高校和海洋科研院所合作,实施“种业灯塔计划”,围绕“种质保护、种苗创新、研学示范、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四大核心业务,组建“南方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同时,抓住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东山片区建设的契机,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种业合作,推动渔业种业现代化建设和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