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建瓯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资源禀赋,扎实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笋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汇聚产业发展合力
建瓯竹木加工企业遍布城乡,当地党委政府深知人才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始终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
“2020年,我们在建瓯建厂落户到如今的年产值5000万元,年产毛竹粗加工设备400台套,上睿机械已经成长为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致力于毛竹初加工自动化设备生产的企业。”福建省上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森永说,去年11月,企业投入1800多万元扩建二期项目,计划引入一套精密加工设备,并于年内投产。
上睿机械发展壮大折射出建瓯市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共融,为笋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近年来,建瓯市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着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企业创新优势,真正实现人才工作响应更快、落实更准、服务更优,持续落实好党委联系服务人才、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重点笋竹企业,为他们解忧、解困、解难。同时,强化资金保障,设立市人才专项资金1000万元,并以每年10%的比例递增,着力解决好人才就业、住房、子女就学等问题,用心打造拴心留人好环境,持续加大激励表彰和宣传力度,切实提高人才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激发招才引智动能
建瓯市现有竹林面积163.5万亩,毛竹立竹数2.4亿株,年生产竹材5300余万根,鲜笋36.2万吨,毛竹林面积、立竹量、竹材和鲜笋产量均居全国县(市)之首。
“这几年,我们在不断做大国外市场的同时,也在布局国内市场。”福建大庄竹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敏说,建瓯盛产优质竹子,对于大庄而言,是打造产业基地的上上之选。“以建瓯市作为中心点,可以辐射南平市各产竹区,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建瓯市紧盯笋竹产业主战场,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投资新机制。大力支持华宇、双羿、明良等重点笋竹企业增资扩产,推动笋竹产业集聚发展,紧扣林产工业“5328”发展目标,培育圣象、明良、天添、丸美、双羿、绿剑等国家级竹木龙头企业2家、省级竹木龙头企业12家。
立足笋竹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情况,聚焦“主攻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的三产融合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服务队伍作用,邀请专家开展竹林丰产培育标准化技术研究指导,引导竹专业合作社、专业林场、专业大户实施丰产措施。组建笋竹科技特派团队62人,在南平市率先出台毛竹采伐专业示范队建设标准,组建采伐专业队21个195人,推动笋竹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聚焦笋竹企业用工难、人才引不进等实际问题,建瓯市持续推进政企联动,发挥零工市场供需间“桥梁”作用,在招工用工一线挖掘企业急需的紧缺技能、新职业技能人才。充分利用“零工市场”功能分区,组织开展零工培训项目和培训政策推介服务,有效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深化产学研用融合
建瓯市将笋竹产业作为吸纳人才的重要载体,深入链接科研院所、高校“最强大脑”和高端资源,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释放科教资源优势。
“通过省‘百人计划’项目,我们柔性引进了南京林业大学李延军教授及其团队,省里还补助了300万元经费用于科技研发和设备购置。”圣象华宇集团副董事长郭学婢说,有了人才和资金,企业在技术创新、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让集团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近年来,我们集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与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选派优秀员工参加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木材加工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文化素质和从业技能水平。”郭学婢说,竹木加工技术专业班的顺利开班,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取得成果的见证,也为双方进一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通过“人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项目)”发展模式,构建从技术研发、人才培育到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产业应用全链条,成功引进李延军博士、孙康博士两批次省“百人计划”创新团队入驻圣象华宇集团、芝星碳业有限公司。同时,建瓯市先后与国际竹藤中心、中国竹产业协会、国家林草局竹子研究中心等共建研发团队16个,获得笋竹产业各类专利193项,实现笋竹企业项目大突破、产业大跨越。
此外,建瓯市举办笋竹产业高峰论坛、笋竹企业林产业工业设计研讨会、机械装备研发企业、院校与地方企业的对接交流会等活动,邀请竹产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研讨交流。组织开展笋竹产业成果对接会、笋食品交易会,同步实施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持续推进中国竹藤品牌集群笋用竹分部、“6·18”虚拟研究院竹产业(建瓯)分院、省级笋竹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建设,为人才搭建施展拳脚舞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