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河长制口袋公园 “兜”住绿色与幸福
2024-02-19   作者:蔡晓莹   来源:中国水利报

福建省惠安县近年来以“治水为民、兴水惠民”为目标,精耕细作,创新“多元探索、三级联创、因地制宜”河长制亲水口袋公园建设新路径,让县域水环境更优美。

640.jpg

黄塘溪美景 林建祥 摄

多元探索 “废石窟”变成“金窝窝”

位于惠安县东部的东桥镇屿头山革命纪念公园曾是一处废弃矿山,早年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后,留下大面积矿坑裸露。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东桥镇启动屿头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提升工程,投入6000万元,分三期建设,采取“石窟﹢红色文化”模式,挖掘惠安历史文化,结合红色遗址保护修复利用,对部分废弃石窟采用填平绿化和蓄水造景改造的方式,规划建设红色之旅游览区、红色乐园游乐区、生态花园静谧区、革命方塔纪念区等4个景区,打造集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气息和运动休闲于一体的红色纪念性休闲公园。目前一期项目建设已完成,2024年将启动二期项目建设。

2022年,惠安县河长办结合“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240万元支持屿头山革命纪念公园等6个亲水口袋公园建设,升级公园绿化、休憩等功能。如今,不少学校和单位都到屿头山革命纪念公园开展主题党日、团建活动,附近的村民还常常会到这里休闲放松。

截至目前,惠安县已完成13处废弃石窟治理,综合治理面积571亩;通过采取平整或回填改造等措施,增加林地190亩、公园绿地240亩、公共配套面积68亩。昔日废弃石窟“变废为宝”,被盘活成了“资源红利”。

三级联创 “臭水塘”重现“云水谣”

同样位于惠安东部的净峰镇五群村属于缺水地区,近几年随着闲置田地的不断盘活流转,农业灌溉缺水严重的问题日益凸显。农业灌溉沟渠污泥堆积、杂草丛生,蓄水池塘年久失修、堤岸崩塌、污水横流,严重影响周边200多亩农田的灌溉和人居环境。

如何寻找突破口?随着惠安县河长制工作的深入推进,2022年,五群村后塘潭整治提升工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县、镇、村三级联动,科学规划实施后塘潭蓄水灌溉、雨污分离及亲水景观建设。如今的后塘潭碧水涟漪、绿植芬芳,旧角石砌成的闽南风格护堤更是一解乡愁,重现当初“云水谣”样貌。华灯初上,辛勤劳作一天的村民们漫步其中,收获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不仅是后塘潭,2023年,东坑村以水塘为中心、以截污为基础、以生态修复为手段,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建设河长制口袋公园,实现了水质改善、景观提升、生态修复。

因地制宜 “小口袋”释放“大幸福”

“河长制公园落地开花,呈现出良好水体景观,提供了亲水平台,附近居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惠安县河长办工作人员表示。

惠安县近年来按照泉州市河长办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建设集宣教、休闲于一体的河长制口袋公园。县河长办专职副主任带队深入12个乡镇统筹谋划、斟酌选点,让“小口袋”释放“大幸福”。

在小岞镇东山村后沃路码头渔港,乡村闲置地、边角地、垃圾堆放点等改造成了河长制主题公园,螺阳镇洋坑村东苑安置区前原本杂乱的田埂摇身一变,成为了转角风景……空间布局得到优化的同时,河长制宣传进一步加强,村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提升,周边居民纷纷点赞。

不仅如此,惠安县还坚持多方共建、聚力共享的建设模式,整合资金谋划建设山霞镇东坑村河长制口袋公园、净峰镇湖街村河长制口袋公园;以“政府投资﹢民间捐资”模式推动净峰镇五群村后塘潭口袋公园建设;以“政府﹢研学山庄”模式建立紫山镇凤翔山庄河湖长制研学教育基地、净峰镇榕溪园水土保持教育实践基地;惠安县“双碳”科教园正在立项设计……

推门见绿,见缝插“园”。口袋公园成为休闲娱乐的新阵地,更是河长制走进居民群众的有效切入点。惠安县将坚持不遗余“地”,全力打造优美水环境,让口袋公园“兜”住绿色底色,“兜”住城乡居民幸福。

责任编辑:陈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