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卫闽镇:“大食物观”下的卫闽镇答卷
2024-05-21   作者:曾亦明 邹智敏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来到邵武市卫闽镇,稻浪碧绿翻涌,橘柚花香沁人心脾,温控大棚果蔬飘香,鸡舍蛋鸡热闹非凡,渔业水产畅销各地……近年来,卫闽镇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持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切实守好大家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书写了生动的卫闽答卷。

筑牢粮食保供压舱石

眼下,卫闽镇五丰农机合作社的田里冒出新绿,不久前,农田里农机手们正各自驾驶着插秧机,抢抓春耕生产时机,装载着一盘盘嫩绿色的秧苗在水田里来回穿梭,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从插秧机秧盘上滑落,井然有序地被插入田里,所过之处一行行秧苗整齐挺立,如今已为稻田铺上了一层淡淡的新绿。

合作社规模种粮的底气和信心,正源于良田与良机的双重加持。据悉,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公司”模式运营种植双季稻,先后引进旋耕机耕地、机插、无人机喷药施肥、全自动收割、水稻烘干等农机,实现种稻全程机械化,稳中有进不断扩大种植规模。2024年,合作社共计流转土地500余亩,带动周边5户村民以农田入股一起种粮,今年预计粮食产量可达到800吨。

这是发生在卫闽镇粮食生产发展的一个典型事例,折射出当地严守粮食安全底线的坚定决心和力度。

藏粮于地,重于泰山。近年来,卫闽镇紧紧围绕“两个只增不减”目标任务,大力宣传粮食生产惠农政策,加大农资供应、生产用水、农机服务的保障力度,切实牢牢守住“米袋子”。2023年,全镇共整治撂荒地195.8亩,恢复耕地250亩;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1.9万亩,粮食产量0.7万吨,相较上年有了大幅度提升。

充盈果蔬菌菇增产物

走进卫闽镇华至农业的绣溪果园,一棵棵猕猴桃树在初夏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我们通过福建农信福农e购微信端平台,对外发布了一批猕猴桃果树用于群众认领,待猕猴桃成熟,顾客可以通过现场采摘或邮寄方式,体验收获的喜悦。”福建华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蔡开明介绍道。“客户认领成功后,可通过线上进行售后跟踪服务,通过‘华至臻’公众号了解果树长势情况。”

图片11_副本.png

华至农业猕猴桃长势喜人

在卫闽镇,以华至农业为代表的一批果蔬龙头企业,正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拧成一股绳,打好创新牌,紧握实干桨,攥紧“拳头”闯市场,给当地果蔬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截至2023年底,全镇共计流转辖区山地920余亩、土地2343亩,建设高标准温控大棚50余亩,成功推出了水果番茄、猕猴桃、黄桃、火龙果、哈密瓜等一批叫得响的优势果蔬品牌,逐渐形成了陈坊蜜橘、槎溪沙田柚等区域特色水果产业链,有力地提升竞争力和知名度。2024年,预计全镇果业面积扩大到5000余亩,品种增加至40余个,形成了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瓜果飘香“迎远客”,菌菇绽放“富民花”。

眼下正值竹荪的采摘期,步入卫闽村竹荪种植基地,只见一朵朵竹荪撑起白色的小伞,长势喜人,清香弥漫在林间,工人小心翼翼地扒开泥土,将成熟的竹荪采出,分拣装筐并送入烘干。

“竹荪的销售主要是从线上和线下进行,线上通过微信群销售,线下则是由固定的收购商进行统一收购后发到上海、昆明全国食用菌集散地,供大众采购。”正浩食用菌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赖佳灿介绍道。

竹荪播种促增收,撑起群众“致富伞”。2024年,卫闽镇竹荪种植面积140亩,预计产量达2.1万斤,产值约315万元。据了解,卫闽镇当前正依托得天独厚的沙洲土壤和自然资源优势,立足卫闽“花果卫闽·食旅小镇”发展规划,在推动当地果蔬产业、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旅采摘和生态旅游业态,坚持走农业优先、以农促旅、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激发畜禽渔业供给力

在卫闽镇小凤鲜百万羽蛋鸡养殖基地内,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智能鸡笼和粪污管道,为接下来导入智能化养殖生产系统做好准备。

“我们计划投入1.2亿元,采用国际先进的智能化电脑管理系统,实现喂料、鸡蛋收集、通风、清粪系统全自动化控制和调节。”企业负责人徐凤行介绍。“今年,我们首批已引进了11.36万羽优质鸡苗,随着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可养殖雏鸡100万羽,每年可产鲜蛋1.1万吨。”

不仅是“鸡鸭”养殖通过智慧化方式打赢了“翻身仗”,当地渔业养殖也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深度赋能,提高生产效率。

图片12_副本.png

卫闽镇鱼塘集中连片规模养殖

“起鱼咯!”伴随着一声悠长的吆喝,福建顺兴泰生态农业的工人们,正在抓紧放网捕鱼,放眼望去养殖池内鱼儿们在跳跃着。

福建顺兴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作为当地集养殖、科研、销售为一体的渔业养殖龙头企业,通过导入高效养殖、高位嫁接省淡水养殖研究等技术,解锁智慧养殖“新密码”。据悉,该公司目前共有27个260平方米的养殖池,可产出鲫鱼、鲤鱼、罗非鱼等鱼类品种220万斤,产值可达千万元。

凝心聚力促发展 扬帆启程谱新篇。接下来,卫闽镇还将进一步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培育畜禽、瓜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切实做到守住“米袋子”,充盈“果篮子”,托稳“菜篮子”。(曾亦明 邹智敏)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