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向“绿”而行 生态富民
2024-07-29   作者:吴枋宸   来源:闽东日报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盛夏时节,放眼蕉城区,山如黛染、水似碧玉,所到之处皆风景,抬头可见“天空蓝”,四顾远眺“生态绿”,而这背后,是蕉城区深入践行“三库+碳库”生态理念的成果。

从草木葱茏的巍巍青山,到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近年来,蕉城区始终牢记嘱托,逐绿前行,不断放大生态效益,生态文明建设一路奋进,生态保护步履铿锵,发展底色绿意渐浓,走出了一条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质量”相得益彰的发展路子。

守底色 增绿护绿 绿色“家底”愈加丰厚

距离蕉城区霍童古镇不到3公里的邑坂村,是闽东著名的生态古村落。村内有一座“原始森林”公园,占地150多亩,现存树龄1000年以上的古树3株,树林里的石子路蜿蜒绵长,连接着各种各样的奇珍树木,是绝佳的放松“森”呼吸的好去处。

“对每天奔波于城市道路上的我们来说,最想看到的便是这浓浓的绿色,没想到在一个南方村庄竟然拥有这么一大片‘原始森林’,真是令人惊叹。”来自宁夏的游客陈言宇边走边拍,感叹不已。

绿色是生态的本色,也是发展的底色。“绿色家底”越厚实,发展的质量就越高、后劲就越足。长期以来,蕉城区追青逐绿的脚步,从未停止。

在霍童溪畔坐落着一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设有造林绿化区、抚育管护区、认种认养区、设施修建区、自然保护区等五大功能区,方便群众全年常态化参与义务植树,自主选择捐资、捐物、认种、认养,足不出户就能网上报名预约“种树”。

“‘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的建设,能有效缓解全民义务植树尽责难度大、接待能力弱和尽责时间集中等问题,为适龄公民履行法定植树义务搭建线上线下尽责新平台。目前,基地年接待能力6万人次,单次可接待600人次至1000人次。”蕉城区林业局局长霍立中表示。

应绿尽绿,绿上加绿。2023年,蕉城区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34.53万人次,植树达118.15万株,完成植树造林14257亩,森林抚育35665.3亩,封山育林12985亩,生态屏障不断筑牢。

“增绿”重要,“护绿”更为关键。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洪口派出所民警就已经踏上了巡护林区的路途。

蕉城区森林覆盖率为57.03%,森林蓄积量656.79万立方米,其中,洪口乡是该区森林覆盖比例最大的乡镇,林业面积近100平方公里。为全力守护绿水青山,蕉城区充分发挥林长制的牵引作用,坚持“林”上发力、“长”上尽责、“制”上创新,以森林警察大队为主导,洪口派出所为试点,创新推行网格化“林长+警长”制,通过“岸巡、水巡、视频巡”的方式,排查涉林涉野违法犯罪、森林火灾线索,将林区的“风吹草动”尽收眼底,织密严厉打击涉林涉野违法犯罪和防范森林火灾的防护网。同时,完善“林长+法院院长”“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监管。

增绿尽责,护绿有方。如今的蕉城区,一座座青山披绿挂翠,一条条“绿色长廊”纵横交错,绿色家底逐年厚实,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最亮眼的“底色”。

谋发展 立足生态 解锁群众致富“密码”

有了绿水青山,不愁金山银山。蕉城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渐渐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逐渐在百姓的手中“变现”。

每逢周末,蕉城区九都镇云气村“水韵农家乐”餐厅便人气火爆,前来就餐的客人络绎不绝。“旅游开发让村里的青山秀水变成了‘金山银山’,大伙的收入不断往上涨……”云气村村民陈休喜乐呵呵地说,自从来村里旅游的人多了,她便在自家房屋开起了农家乐,靠着绿色瓜果蔬菜、迷人的田园风光、可口的农家饭菜……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游客,她也从生态中获利,找到了自己的“致富门”,实现家门口创业。

位于霍童溪沿岸的云气村因常年晨间雾气笼罩而得名,加之霍童溪穿村而过,沿溪榕树、枫树、樟树成群,风景秀丽,又有先人于百年前在石头上镌刻诗文,便有了“云气诗滩”的美名。

为实现“云气诗滩”的最大化保护和利用,云气村创新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对“云气诗滩”进行统一运营管理,带动50多户村民自愿出资入股,通过搭建帐篷、天幕,打造出露营+围炉煮茶、烧烤、亲子户外等“1+N”的模式。同时,在“云气诗滩”闲置区域设置20个摊位免费提供给村民,发展地摊小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好生态带来“高颜值”,也创造出“好价值”。人文与自然相互协调的美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村庄观光、探奇,2023年,云气村实现年创收50万元。

凭借得天独厚的山水禀赋,云气村生态旅游“钱”景广阔,而同样拥有好山好水的洋中镇际头村,“生态茶”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际头村是宁德天山茶原产地,村内茶山平均海拔1000米,日照充足、水汽氤氲,山间砾石交错,更有十余种群体种野生茶树,有的树龄已达两三百年。靠着优越的自然禀赋,际头村乡贤阮宜朴返乡承包了大片荒野茶山,发展有机茶产业。

“茶山平均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且常年云雾缭绕,这些都为发展有机茶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地理条件。”阮宜朴介绍,为坚持打造“茶林共生”的管护模式,他在茶山小道两旁种植3000多株观赏性樱花,在茶园间移植野生杜鹃花及补种林木草甸等,保护生物栖息地,分散病虫集中危害。同时,落叶和腐草产生的有机质亦能为茶树提供养料,做到不打杀虫剂、除草剂,使消费者喝上一杯放心茶。目前,际头村有机茶园面积900亩,产值2000万元,被列入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

执“生态”之笔,绘富民图景。如今的蕉城区,在 “三库+碳库”生态理念的指引下,生态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绿水青山成了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补短板 生态治理  绿色蕉城逐步彰显

盛夏时节,乘一叶扁舟从霍童溪上游顺流而下,清风拂过,岸边垂柳随风摇曳,两岸树木葱茏。岸边,几名游客正拿着手机打卡拍照,记录美景。

霍童溪是福建省“五江三溪”之一,被誉为“福建第一水”,但曾经也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霍童溪流域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近年来,蕉城区坚持用生态之美引领发展之变,从设门槛和补基础两个方面出发,为霍童溪发展规划了远景——

对环境不友好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对污染大、能耗高的企业坚决“清退”;在霍童溪流域实施建设安全生态水系、中小流域治理等生态治理项目,全面提升霍童溪流域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以深入开展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为契机,建设高质量的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持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并在霍童溪沿线建设6个污水处理站,日处理量达3500吨,使水的污染程度大幅下降,改善流域水质……

2022年,霍童溪入选全国首批9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蕉城区更以霍童溪为轴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霍童溪沿线乡村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好生态换来好收益,群众的感受最真切。“以前海上到处是白色泡沫等海漂垃圾,现在基本不见了,水质也变好了。水质变好就好养殖,收入才能节节攀升。”如今,只要一提起三都澳海域的清海行动,渔民们无不连连称赞。

宁德三都澳海洋资源丰富,然而多年来海上养殖无证、无序、无度问题严重,成为闽东人经略海洋、脱贫致富的绊脚石。

2018年,蕉城区全面打响清海“战役”,在三都澳海域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守护蓝色“粮仓”,探索走出了一条依法用海、规范养殖、多方共赢的改革之路。全面整治后的三都澳,海清港阔,鱼多肉肥,渔民的日子越过越滋润。据统计,2023年,蕉城区大黄鱼养殖产量6.51万吨,产值25.52亿元,产销量占全国80%以上,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10亿元。

从溪流到海上,经过多年生态治理后的蕉城大地局面焕然一新,绿色蕉城逐步彰显,生态宜居成为现实。

“近年来,我们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切实抓好54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任务,盯紧抓实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垃圾治理等工作。结合‘五个美丽’‘金牌旅游村’等建设,集中精力打造一批‘特色满满’‘乡愁浓浓’的典型示范村。”蕉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晓东说道。

构建新格局,谋求新跨越。展望未来,蕉城区将深入践行“三库+碳库”生态理念,立足生态抓生态,着力筑牢绿色屏障,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新型工业等产业,补短板、扬优势,走出具有蕉城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展现新气象。

责任编辑:曾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