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圆:“豆腐上筑堤”
2024-12-25   作者:黄国清 朱金山 蔡蕊   来源:湄洲日报

木兰溪治水史上留下许多感天动地的故事。宋代女子钱四娘因筑陂失败投水自尽。而今,科学治理破难题,技术方案成为福建水利领域唯一入选的“共和国印记”见证物,为我国江河湖泊治理保护提供示范和样板——

千年梦圆:“豆腐上筑堤”

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试验厅,中国科学院院士窦国仁(左二)和妻子董凤舞(左一)、女儿窦希萍(右一)对木兰溪治理物理模型进行研究。牛群 摄(资料图片)

昨日,在木兰溪治理展示馆,木兰溪治理技术的展示内容引人关注。湄洲日报记者 蔡昊 摄

年终岁末,莆田木兰溪再传喜讯。

国家文物局、水利部今年组织开展“共和国印记——江河奔腾看中国”主题活动,在年底公布了“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名单,莆田“木兰溪治理过程中的技术方案”(档案资料类)入选,为福建省水利领域唯一。

这份技术方案,是根治莆田木兰溪千年水患的“秘诀”,凝结着“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为民情怀。

木兰溪是莆田人民的“母亲河”。然而历史上,水患频发,屡伤民生。因特殊地理环境,治理困难重重。在跨越千年时光中,治水先贤百折不挠、前仆后继,演绎了一个个战天斗地、感天动地的壮举。直到25年前,水患根治难题终被攻克,实现了载入史册的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擘画、亲自推动木兰溪治理,指出,“使木兰溪今后变害为利、造福人民”。

25年接续奋斗,千年水患终于得以根治。科学治理,诠释并添彩源远流长的木兰溪故事。

(一)

为何历史上木兰溪水患严重?

莆田市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吴俊伟介绍,木兰溪发源于戴云山脉,干流全长105公里,上下游有着高达784米的天然落差,只要上游的仙游东西乡片区一下大暴雨,洪峰数小时就能到达下游的南北洋平原,导致洪灾频仍。过去,莆田流传着“雨下东西乡,水淹南北洋”的俗语。木兰溪入海口在兴化湾,如果碰到天文大潮,海水沿溪上溯,再加上强降雨带来的区间涝水,就会形成洪、涝、潮“三碰头”情况。木兰溪下游弯多且地势低洼,洪水难以下泄,在溪两岸形成漫溢,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

面对水患侵扰,先贤们不懈努力,甚至献出宝贵生命。记者在木兰溪畔的荔城区新度镇青垞村香山宫看到,宫庙前的树林里竖立着24尊历代兴修水利功臣的石像,宫庙内祭祀着舍身修筑木兰陂的宋代女子钱四娘。

宋治平元年(1064年),福建长乐女子钱四娘携款10万缗,在木兰溪将军岩前拦溪筑陂。3年后,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刚刚建成的陂,即被洪水冲毁,悲愤之下,钱四娘投水自尽,年仅19岁。

受钱四娘治水的感召,钱四娘同乡林从世再度在木兰溪上筑陂,结果陂建成后,又被汹涌的海潮冲垮。

宋熙宁八年(1075年),闽侯人李宏应召来莆筑陂。宋元丰六年(1083年),木兰陂终于建成,为奔腾的溪水扎上了“腰带”,阻挡了海水上溯。历经后世修整,木兰陂至今仍发挥着引水、蓄水、灌溉、防洪、挡潮、水运等综合功能,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拒咸蓄淡的典型代表工程。木兰陂于1988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14年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然而,千百年来,由于治水技术局限等,木兰溪水患仍然不断。据1952年至1990年近40年的资料统计,木兰溪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发生一次中洪水,小灾几乎年年有。

早在1957年,木兰溪治理工程就曾被提上议事日程。但因其工程技术难度大,虽5次规划、两度上马,终无结果。莆田由此成了福建设区市中唯一的“洪水不设防”城市。

(二)

木兰溪治理为何这么难?莆田市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总工程师陈权表示,特殊的自然条件,给治理带来了众多技术难题。他强调,尤其是木兰溪处于沿海淤泥地质,基础流塑状淤泥层达13米、含水率70%,在此基质上建设,相当于“豆腐上筑堤”!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4次来到木兰溪现场调研,多次听取并实地检查治理方案和技术准备,强调一定要“科学治水”。1999年4月1日,在基层调研的习近平同志了解到福州正在举行一场全国水利系统的学术会议,立刻通知福建省水利水电厅负责人带莆田市的同志到会上“找更权威的水利专家,帮忙共同攻克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窦国仁和妻子董凤舞联袂接下了这一课题。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他们建立起国内首个“软基河道筑堤”和“河床抗冲刷”物理模型,同步进行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窦国仁院士的女儿窦希萍作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技术骨干,也参与这项工作。回忆起那段往事,她历历在目。当年,窦希萍与她的母亲作为团队成员,跟随窦国仁院士来到莆田。

“到木兰溪洪水泛滥严重流域实地勘察时,感到很震惊。”窦希萍告诉记者,当看到老百姓大多住在二楼或更高的楼层,一楼则让给洪水时,科研人员都认为木兰溪治理技术攻关实在太重要了!

(三)

回到南京后,窦国仁院士及其团队经过反复讨论、测算,在实验室构筑了木兰溪全流域物理模型,展开全方位研究。窦希萍说:“木兰溪是一条山溪性河流,也是以海上来沙为主的河流。我母亲的专业主要是做海岸研究的,我是做河口研究的,我们团队里还有人是做河流研究的,大家就组成一个团队来做,开展了大量的物理模型实验。”窦希萍回忆,那段时间,他们一家3人白天在同一个实验室搞科研,晚上回去还继续讨论技术难题,经常说着说着就将图纸摊开进行细致探讨,基本上没有在凌晨一点之前睡觉的。

1999年10月,在窦国仁院士主持下,全国11位顶尖水利专家对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提出论证意见。

从当初治理工程被提上议事日程起,持续论证了40多年的技术难题,终于被窦国仁院士团队攻克。

记者在莆田“木兰溪治理过程中的技术方案”上看到,“软基淤泥筑堤技术”经验包括提高地基强度、淤泥分区利用、控制淤泥含水量,“高速水流抗冲刷技术”经验包括严格控制砌块体工艺、推广“软体排”防护技术……木兰溪治理终于找到了“良方”。

1999年12月27日,木兰溪一期试验段工程开工。彻底根治木兰溪千年水患的大幕就此拉开。2001年窦国仁院士因病去世,窦希萍接过接力棒,继续为木兰溪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1年,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全面建成,彻底结束了莆田“洪水不设防”城市的历史。木兰溪治理向全流域铺开,为千年水患画上休止符。2023年,台风“杜苏芮”带来超强雨量,莆田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台风“海葵”带来持续降雨,木兰陂水位达1950年以来实测最大值。尽管如此,木兰溪两岸堤坝固若金汤,沿岸群众安然度过强台风天气。2024年,台风“格美”在莆田登陆,木兰溪流域同样安然无恙。

(四)

“木兰溪治理统筹平衡防洪、生态、经济等多因素,开展平原河流感潮段裁弯取直,创新地基排水固结和软体排抗冲技术,保护堤坝安全。”河海大学校长、木兰溪生态河湖研究院院长郑金海说,木兰溪治理的成功实践,归根到底是坚定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我国江河湖泊治理保护提供示范和样板。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工蔡庆通表示,木兰溪治理过程中积累的技术,体现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后续为省内外其他流域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从广东深圳河、福建晋江等江河治理实践中,可窥见其应用木兰溪治理经验。

基于木兰溪治理经验,2022年底,福建省地方标准《独流入海型河流生态建设指南》发布,为相关河流生态建设提供“木兰溪样本”。

25年风雨兼程,木兰溪成为全国第一条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河流,先后获评全国首批示范河湖、首届全国最美家乡河、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木兰溪治理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成果之一,亮相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莆田市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等称号。

再次来到木兰溪畔,领略莆田“母亲河”25年的沧桑巨变,窦希萍感慨万千。她深情寄语:“如今木兰溪已成为河流综合治理的典范,祝福木兰溪的明天更美好!”

责任编辑:黄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