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做法
1.科技引领,破解养殖病害难题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一些病原菌侵染危害水产养殖业,鳗弧菌给花鲈产业造成重大损失,目前防治的常用药物是抗生素,通过水中泼洒或饲料添加抗生素防治。罗土炎团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鳗弧菌缺失菌株,建立并制备了花鲈鳗弧菌免疫增强剂。饲料添加鳗弧菌免疫增强剂,具有抵抗花鲈鳗弧菌感染的明显保护作用,成活率提高15%,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提升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全链服务,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专家团队全年开展花鲈繁、育、养、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全产业链技术服务12场,创新研制花鲈智慧化养殖监测系统,实现健康养殖、病害诊断、生物量监测等多功能应用。
3.科普知识,激活产业内生动力
指导花鲈企业建立的院科技示范基地编撰《福鼎鲈鱼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蓝皮书》,总结鲈鱼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为鲈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也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取得成效
1.建成花鲈产业“科技村落”
在福鼎市巽城村建成花鲈产业“科技村落”,搭建了科技进村入户的平台。依托该平台,专家团队深入开展技术服务,了解实际需求和技术难题,为巽城村的花鲈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2.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建成院级示范基地1个,辐射推广面积120亩,带动120户农民户均增收5万元。当地政府统计,2024年巽城村依托鲈鱼产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7%,较福鼎市农村居民人均水平高40%。
三、经验启示
1.需求导向破难题
聚焦病害防控等产业痛点,开发免疫增强剂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科研命题从生产中来,成果回到生产一线”。
2.数字赋能提质效
集成物联网等智慧化手段,构建“监测—预警—处置”三级防控体系,推动传统养殖向“可视、可测、可控”数字化转型。
3.协同创新聚合力
建立“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农户”协同机制,针对疾病防控等问题,实现“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无缝衔接。
4.人才筑基促振兴
通过养殖技术培训,培育既懂理论又能结合实践的本土复合型人才,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罗土炎团队以科技创新为桨、产业需求为帆,闯出了水产行业振兴的“福鼎路径”,为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蓝色样本”。未来将持续深化“四链”融合,向着建设水产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