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美美与共,打造乡村振兴县域典范
2025-10-20   作者:黄祖祥 肖玉蓉   来源:泉州晚报

今天是第三个“晋江乡村振兴日”,自2023年晋江在全省首设“乡村振兴日”以来,持续推动政策、资源和力量向乡村倾斜集聚,共吸引超50亿元社会资本投向乡村,培育各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76个,实现乡村“旧貌换新颜”。

当前,晋江不断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正努力创建更多具有晋江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有效推动共同富裕,为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美好生活。

“五大振兴”

推动共同富裕

近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5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机制创新优秀案例,晋江市农业农村局报送的《“汇”聚城乡融合新动能 “谱”写共富共美新华章》入选“试点先行探索”名单。

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和根本动力。近年来,晋江聚焦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把乡村振兴作为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抓手,持续推进“五大振兴”,全力建设和美乡村。

以“一村一品”做强产业振兴。晋江累计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24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1家、县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8家。此外,晋江持续做优“工业+”“文旅+”等产业融合赋能文章,举办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全国乡村篮球文化展演等活动。

以“反哺计划”带动人才振兴。晋江深入实施人才反哺农村计划,全国首创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开展治理人才认定工作,举办全国大学生乡村设计竞赛,开设乡村振兴博士服务团、乡村振兴学院,设立全省首个“优秀人才数据库”,目前首批入库人才12837人,34.78%的村支书为企业家。

以“移风易俗”推进文化振兴。晋江积极推动制定村规民约深化移风易俗,引导群众“不比排场比公益”,截至今年上半年,晋江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民俗捐资达21.9亿元。

以“和美乡村”引领生态振兴。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晋江在全省率先利用房前屋后闲置边角地块建设乡村微景观,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全面消除农村较大面积黑臭水体。

以“基层善治”实现组织振兴。晋江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网格管理,扎实推进村级“党建+”邻里中心建设,推动“支部建到网格”,把党的阵地延伸建到群众家门口。此外,晋江成立泉州首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探索跨镇村集体经济合作项目,上半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4.32万元、同比增长24.89%,不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两大示范带”

带动“美美与共”

近日,晋江九十九溪田园风光项目成功入选“世遗泉州·田园风光”首批认定名单,这标志着该区域在生态保护、农业发展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方面取得的成效获得权威认可,将为晋江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该项目位于泉州中心市区与晋江主城区之间,地处九十九溪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带下游,邀请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教授主笔规划设计,定位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城中央田园”,未来将努力打造成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的标杆。

晋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每一个村庄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魅力。当前,晋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重点串联打造两条示范带,一条是覆盖6镇街44个村(社区)的九十九溪流域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带,另一条则是覆盖沿海6镇52个村(社区)的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通过把沿线乡村宜居场景“串珠成链”,推动资源共享、联动发展,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的乡村振兴愿景。

从今年起,晋江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正式启动,16个节点村聚焦“十个美丽”场景破题,“一村一策”找路子,正各展所长、焕新出彩。比如,金井南江村以文创激活渔村,造彩虹道扮靓“美丽家园”,变鲍鱼壳为文创,以“美丽经济”激活蓝色产业,引客增收双丰收;英林湖尾村以滩涂谱欢歌,养“美丽海洋”、护滩涂生态,拓赶海体验、暖“美丽民生”,一壳一贝载满渔家欢;安海曾埭村以花田绘风光,种“美丽田园”,育向日葵景观,建绿道连“美丽河道”,以农文旅融合做活“美丽经济”等。

晋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丁永达表示,今后晋江将持续精耕细作九十九溪流域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带和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将其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实践、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形成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的示范效应,一体推进强产、兴村、富民,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为泉州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示范样板和经验借鉴。

责任编辑:谢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