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笋业合作社凭啥跻身全国百强?
2019-07-26   作者:陈晓星 开涯 曾程   来源:福建日报

7月22日,建宁县溪源乡东溪村的富源笋业加工厂正忙着加工笋干。

“今年笋干市场好,订单多,最近要加工30多吨发往全国各地。”富源笋业合作社带头人黄火清笑着说。

今年这家合作社跻身第二届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排行榜“2019年农民合作社500强”,综合排名第62名。

一个山区小县的合作社能脱颖而出,有何成功的秘诀?

溪源乡是“明笋之乡”,家家户户会制笋。过去,农户经营唱“独角戏”,从毛竹栽培到采笋、制笋,都以家庭为单位,各忙各的。

“以前,大家制好笋干,等着笋商到村里收购,笋干质量有好有坏,价格笋商说了算,没有自主权。”社员黄善贵说,遇到挑剔的笋商,挑选后剩下的,只能自己留着。笋干也可以送到乡里的收笋站,收购价会比商贩高,但到乡里路程远,不方便也不划算。

“笋质不齐、销路单一、笋商压价,制笋越来越难挣钱。竹林没人管,出的笋也越来越少。”大家不愿意制笋,黄火清急了,制笋可是祖传手艺,不能荒废了。

在县农业部门及乡里的指导和帮助下,2010年8月,东溪村34户村民集体出资200多万元,成立了富源笋业专业合作社。

“一开始,我们以统一价格收购笋干,批发给笋厂,结果头一回损失惨重。”黄火清说,收上来的笋干质量参差不齐,笋厂留下质量好的,其余都被退回。

大伙决定从源头把控笋干质量,组织手艺好的社员到农户家中手把手指导制笋,从农技站请来技术人员为农户讲解毛竹种植技术和防虫害知识,对制笋过程全程跟踪指导。

笋干质量上来了,被退货的事再也没有发生,但利润并没有明显提升。

“单卖笋干,产品单一、市场小,效益也不好。”富源笋业销售负责人黄善忠说,现在都在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产品也要这样做,市场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说干就干,黄火清与理事们说服社员,办起了笋制品加工厂,并组织社员到湖南、浙江等地学习笋制品加工技术。

笋制品加工,保鲜很重要。厂里引了2条巴氏灭菌流水线,对鲜笋和笋干进行套袋、灭菌、冷却处理,大大延长了笋制品的保质期。“我们的产品保质期基本都在一年以上。”黄火清说,富源笋业还与其他几家笋制品企业共同投资100万元建设2000立方米的冷库,用于存放笋制品。

品质提高了,跑出销路很重要。富源笋业综合分析了全国20多个销售点的市场信息,摸清各地的口味喜好,确保笋制品卖得准、卖得好。

黄善忠说,每跑一次都得带上两个大行李箱,装上厂里的各种笋制品,麻笋、烟笋、明笋、烤笋,切丝的、切片的、切条的,跑市场前,还得提前做功课,福建人、湖南人爱吃明笋,广东人却喜好烟笋……

为了树品牌,富源笋业重视客户反馈,及时进行调整、改进。

有一回,有经销商提意见,说笋制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包装破损的现象。合作社立即将单层包装改为双层,对包装袋的质量和硬度也做了提升,这样包装安全又卫生,也大大降低了运输损耗。

如今,富源笋业合作社拥有社员110人,注册资金600万元,注册的“翔欣”牌笋制品,口感佳、品质好,被消费者认可,畅销湖南、湖北、广东、浙江、江西等10多个省市,年生产笋制品3500多吨,年产值达6000万元。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