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芝城有新解
2019-08-06   来源:闽北日报

 连日来,建瓯小松镇李园村果农江世强心气挺高。120亩果园中水蜜桃、油桃、白玉枇杷等一应俱全,正好是第一年丰产期,又恰逢水果价格坚挺,早熟的第一批1.5万公斤桃子来的正是时候,批发价每公斤达到了8元多,让江世强喜笑颜开。

这个刚过知天命之年的果农着实并不安分,不仅开办了桃醉家庭农场,还选择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建300多米的观光长廊,连接果园旁蜿蜒绵亘的小松水美绿道,为采摘游链接流量。

谁可曾想到,20多年前,江世强还是一个鼓捣二三十亩果园的小农户。20年沧桑巨变,像江世强一样的新农人不断涌现,与桃醉家庭农场一样的新型经营主体层出不穷,这正是建瓯农业蜕变的缩影。都说船大难掉头,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路究竟有多远,深入建瓯各地一线深入调查。

问题一:一产如何提质增效

——结构调整,为融合铺路垫石

在福建省农业圈内,素有南看龙海、北看建瓯之说。在粮食、蔬菜、笋竹等方面,建瓯拥有多个国字号金字招牌,如中国竹子之乡、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市、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市等。

建瓯市市长周安有说,依靠得天独厚的条件,建瓯农业优势明显,吉阳四宝、东峰矮脚乌龙、迪口良麟葡萄、南雅朱峰葡萄等地域产品特色突显。“去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0.19亿元,为闽北龙头老大。但是,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也很突出,三产融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首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必须向高效、绿色进军。”周安有说。

小松是建瓯农业生产重镇。目前,一场“一高三新”的改革正如火如荼,以高效益、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剑指产业结构。

水稻、蔬菜曾是小松的主导产业,二者占据全镇农业总产值的八成。尤其是蔬菜,面积3.21万亩,产量11.8万吨,均位列全省第一。2017年,产值达到了5.3亿元,但是产业也触摸到了天花板。如何更上一层楼,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成了解题答案。

“这些年来,3万多亩蔬菜中近一半发展成了设施栽培,一般会较江浙一带提早成熟7-15天,产品价格有优势。另外,镇里引进了30多个适宜推广种植的蔬菜新品种,良种覆盖率100%,以豆类、葫芦、苦瓜等耐运易储蔬菜品种为主要粮经轮作等新模式,在小松镇六村一场得到推广,无公害蔬菜、水稻生产轮作保证了高效益。”小松镇乡村振兴办负责人叶忠贤说。

不仅如此,与美丽小松相得益彰,在产业结构上特意增加了特色水果产业。

与果树打了20多年交道的果农江世强准备大展拳脚,4年前,他张罗了120亩的桃醉家庭农场,成为了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农场内14个品种都是从浙江、河北等地引来的新品种,西瓜是早春红玉,水蜜桃早中晚品种都有,白玉枇杷是江苏引进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效益高,如早熟品种桃子今年刚满4年,每棵树产量都能达到了40公斤上下。”江世强仔细算了一笔账,果园初产期亩产值近3000元,丰产期可达5000余元,亩收益2500余元。

对于江世强来说,还有一个大大的好消息。占地160多亩的省农科院闽北分院落户在家门口,将建设桃、李、葡萄三个国家试验站和柑橘产业体系,辐射整个闽北绿色果业的发展。“导入科研院所的资源,解决我们果农对于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最大需求。”

按照小松镇党委书记曾善阳的想法,小松镇将在做优蔬菜、水稻两个硬核的基础上,新添果业这一产业。如此,产业结构与农业精深加工、与小松 “运动休闲”精品小镇的发展主线相吻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第一产业产品附加值。

同小松镇一样,建瓯北苑贡茶产业、高优林竹产业、特色锥栗产业、绿色果蔬产业四个融合发展示范带初具规模,东峰北苑贡茶小镇、迪口葡萄风情小镇、吉阳四宝小镇特色各异,一产融合之道多点开花。

问题二:二产怎么辐射带动

——品牌化的加工基地,构建农业与市场的纽带

无疑,二产是农业三产融合中最关键一环。缘此,建瓯从“农业+农产品深加工”模式,实现产业与市场的有机衔接。

培育融合主体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关键。建瓯不仅培育1000多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外,最关键是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明良食品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家企业一年“吃”下建瓯全市竹笋的三分之一原料,带动4万多农户;也是全市蔬菜最大加工基地,光山露产出6万多罐,成为市场的“龙头老大”,为农民们吃下了定心丸。

“农业是弱质高风险行业,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二产是‘压舱石’,往深加工发展是延伸一产产业链的不二路径。” 明良公司总经理黄良富说。

去年,玉米效益较差,每公斤价格只有四五元,谷贱伤农。此时,明良果断出手,屯了200万公斤,稳定了市场上玉米的价格。但是,明良也没有亏,依靠公司的冷库,将玉米加工成玉米棒、玉米粒,将玉米做到了公司第二大产业。“我们将蔬菜急速冷冻,达到零下18度,这样保证蔬菜的品质和口感,为后端出口打通了通道。”黄良富说。

依靠加工这道环节,农产品不仅打破了季节性的瓶颈,还一步一步升值。黄良富仔细算过,依靠冷库保鲜体系,竹笋从初加工到深加工变成了现实,一个环节附加值大约提升30%,如果精深加工成新产品竹笋浓缩液、竹笋营养粉,全笋都可利用,附加值提升了一两倍。

明良并非个例。全市有4个采后商品化处理中心和27座冷库,光小松一个镇就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与储藏保鲜企业69家,其中规模上亿元的有吉鑫食品、润之食品2家,为一产和二产融合铺路垫石。数据表明,小松镇二产产值9.87亿元,是一产4.75亿元的2.06倍,一二产协同发展。

“二产是许多地方三产融合缺失的环节,也是最费力气建设的环节,建瓯从此持续发力,让二产来带动引领,从而培育农业品牌,拥有 ‘三品一标’获证产品68个,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建瓯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朝阳说。

问题三:三产如何重塑链条

——新型创意业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近日,台商林丰山再一次来到建瓯小松镇,从去年到现在,来了不下七八趟。他心心念念的是中村村200亩海峡两岸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园,在这里他准备一场大刀阔斧的变革。

“把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引入绿色循环农业,把一些台湾优质并适合在当地种植的水果、蔬菜引进来,提高附加值;同时,导入台湾的种植理念,通过有机废弃物无害处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做成一个绿色生态的农业项目。”林丰山说,按照他的想法,他将湖头村绿道、木屋等资源都统统“打包”,将中村村农业、湖头旅游、穆墩知青文化馆串联起来,农业、文创农业区、农业观光旅游、健康养生等多种业态融合,打造小松新IP。

这与小松镇党委书记曾善阳的想法不谋而合。让农业与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功能拓展,发展新型创意业态。曾善阳说,小松通过“运动+养生+文化+农业+休闲+旅游”的模式,实现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多重元素的有机融合。去年该镇接待游客约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3万元,三产融合初尝甜头。

新型创意业态不仅包括旅游,还包括“互联网+”新业态。建瓯电商园应运而生,集仓储、冷库、快递物流为一体,目前入驻企业61家,发展农企对接、订制农业、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产品销售业态,去年光农产品销售额达到了4.6亿元,冬笋、锥栗等农产品在天猫、拼多多、京东等第三方大平台销量全网第一,总销量占全网的60%以上,农产品价格普遍提高10%以上。“去年是建瓯的淘宝直播年,电商园一天一万多单,一家企业月销售额达到了600多万元。”电商园负责人肖建光说。

“建瓯积极探索农村三产融合的路子,产业协同发展,如小松蔬菜全产业链总产值52981万元,其中一、二、三产产值分别为24850/20203/7928万元,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依存、相互促进的协作关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周安有说。(戴艳梅 赵锦飞 谢婷 魏剑生)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