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让老供销社焕发生机与活力
2019-10-28   作者:巫瑞万   来源:三明日报

10月21日,钟祝古一早起床到莴苣地里忙乎,看着自家长势喜人的莴苣,不禁满怀欢喜,村民们羡慕不已。

这是供销社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的一个可喜结果。

三明市供销社前身是三元县合作总社,成立于1952年。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既要供应生产、生活资料,又要收购粮食、油料和废旧物资,在流通领域可谓“一统天下”。市场完全放开以后,供销社的“老牌”优势变成了劣势,陷入“网破、线断、人散”的境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国家、省、市相继出台支持供销社加快发展的政策,三明市供销社实现了扭亏为盈。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省、市出台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文件后,三明市供销社以打造全新供销社为目标,全力推进经营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老供销社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农资供应:服务升级

今年春耕备耕期间,永安市青水乡供销惠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忙着指导莴苣种植户测土配方施肥。

家住永安市青水畲族乡青水村的钟祝古高兴地说:“原来,怎么种莴苣都种不好,后来在永安市青水乡供销惠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指导下,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原因是没有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这两年种植的20多亩莴苣,通过供销社的测土配方,施肥量由原来平均每亩150公斤下降至100公斤,施肥金额由原来平均每亩450元降低至320元,不仅实现了增收还提升了莴苣的品质。”

农资历来是供销社重要的主营业务。近年来,一些供销社农资企业顺应产业升级趋势,与其他农业企业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建一批供销惠农服务中心,积极拓展种子种苗供应、测土配方施肥、农资联采直供、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菜单式”土地托管服务。2018年开展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达3万多亩。

电子商务:方兴未艾

“黄桃、黄花梨采摘时间短,如果没有及时销售出去,果农有增产也不一定有增收。”建宁县里心供销电商综合服务站网货中心负责人邱在超说。

今年7月,该中心在果品采摘前,就做足了电商销售文章,积极开展建宁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当黄桃、黄花梨一上市,中心员工们按照客户要求,加班加点精心挑选一箱箱翠冠玉梨、黄桃。今年,该网货中心,翠冠玉梨收购价达到7.0元/公斤,比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位于三元区长安路21号的市供销电商园,今年5月份成立,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该项目负责人林星水说,目前已有美团、松鼠拼拼、通世达、中通等30多家企业入驻,

在三明通世达快递物流公司现场看到:员工们在有序地分拣快递件,有的在麻利地往车上放快递,分外繁忙。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供销社深化综合改革的创新举措之一。供销系统以助推农产品上行为重点,以“一县一中心”为目标,打造“网上供销社”。截至目前,全系统共培育了电商企业14家,打造市级电商园1个、县域电商运营中心9个,发展电商基层服务站点154个。据悉,今年上半年,全市电商企业销售额达3760万元。

交易市场:“车水马龙”

每天凌晨4点左右,当市民还在睡梦中时,位于列西白沙的三明市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已是“车水马龙”,批发交易热闹非凡,络绎不绝。

据市场负责人战泽华介绍,该市场是全市最大的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主要经营各类淡水活鱼及螃蟹、海蛰等贝类鲜活水产品,经营品种150种以上,年交易量达1.26万吨,交易额可达3亿多元。

永安闽笋交易市场是永安市供销社重点打造项目,已经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笋竹产品交易中心。笋竹产品销售市场范围也已从国内覆盖到东南亚市场。在三明市昇辉笋竹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包装车间内,员工们正从成堆的笋干中,挑选出适合出口的小笋进行分级、包装,准备发货。

每年的7月至10月是我市笋干出口旺季,在闽笋交易市场内,随处都可以看到销售商在进行笋干的打包与发货。据统计,该市场占地面积30多亩,年交易额可达15亿元,直接带动笋(竹)农2.8万户、6万多人,有力地解决了我市笋“卖难”问题。先后被评为“2017年全国供销合作社公益性农产品示范市场”“福建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开展农产品流通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的重要内容。综合改革以来,全市供销社着力市场建设和产销对接,新建一批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产地交易市场,培育“天下合”“笋帮公栈”“莲蓉”等一批农产品特色品牌,成功举办两届福建(永安)闽笋交易展销会。

市供销社践行为农服务宗旨,助力农产品流通工作,促使农产品交易形式多样。今年9月8日,在厦门“9·8”洽谈会首届“一带一路”农产品展区内,三明市供销社农产品特色馆人头攒动,永安闽笋干、宁化河龙贡米、建宁莲子、明溪肉脯干、清流豆腐皮、大田江山美人茶……各类我市名特优农产品琳琅满目,不少客商正在进行对接、洽谈。展馆面积72平方米,以“绿都三明·最氧三明”为主线,设置12个展位,共组织各类参展企业、合作社23家,近百人参展,产品深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青睐。仅内蒙古绿泰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一家就意向订购宁化薏米500多万元。

基层组织:恢复提升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主要载体。上世纪90年代供销社改制后,有的基层社资产变卖、人员买断,处于名存实亡状态。

综合改革以来,供销社加快推进基层社恢复重建和改造,逐步办成规范的、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社。截至目前,全市系统乡镇供销社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元区中村乡供销社就是其中一个典型。2015年之前,中村乡没有供销社。2016年恢复重建后,按照建设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新型基层社要求,该社先后吸纳6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担任正、副主任。

“我们的业务涵盖农资供应、药材种植、苗木种植销售、农副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农村电商等方面,牵头成立了三元区为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联合社带动500多户村民实现增收。”三元区中村乡供销社主任林炳坤这样说。

基层社的恢复与发展,让广大农户受益。现在,不少农户高兴地说:“多年不见的供销社又回来了。”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