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邵武:多力齐发助推产业连片
2022-11-10   作者:肖琳 傅邵仲   来源:东南网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近年来,南平邵武市肖家坊镇积极探索“党建+产业”的模式,强化涉农项目建设,有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增收益

“我们村光伏覆盖村部屋顶、停车场以及烤烟房,美化了环境又为村民带来红利……”肖家坊村党支部书记李远德说。10月30日,肖家坊镇在邵武市党群城市家园开展以“光伏发电,跨村联建”为主题的“书记讲给书记听”活动。

肖家坊镇以“书记说给书记听”为抓手,创新建立跨村联建农村党建新模式,以“强村帮弱村”为着力点,破解传统意义中以村为单位的“散沙独斗”不利局面,探索出一条组织互联共建、产业互补共强、社会互助共治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目前,开展党建引领产业示范点拉练活动2场,邀请科技特派员就烟叶种植、水稻制种开展技能培训4场,参训210余人。

政府牵线搭平台

肖家坊镇的村民们纷纷表示,有了这个综合体真是好,用烤房烤出来的种子的质量特别好,不会长芽,质量上去了,效益越来越好,干劲也越来越足。

11月1日,坐落在省级商品粮基地——坊前村的绿色产业综合体里每天都传来轰隆隆的机器运作声,不少村民带着割下来的水稻到这进行烘干、脱壳、保存,忙碌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绿色产业综合体于今年4月28日正式在肖家坊镇投入使用,形成“政府+烟草部门+种业公司+烟农”的组织架构模式。已建有40座烤房及办公楼、仓库、水稻制种收购基地等附属房,集烟叶烘烤、技术培训、花卉种植销售、水稻种子加工、收购和仓储、茶叶转售、加工、研发和观光,以及光伏发电为一体。实现烟农烤房公用、机械通用、技术共享、降本增收,惠及烟农29户,累计节省成本7万元。

“综合体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在这统一烘烤、培训、销售,一整年都安排得满满的,学习和赚钱两不误,我对未来很有信心。”坊前村村民巫自伟说。

为落实“稳耕地、稳烟区、稳基地、稳市场” 的长效机制,肖家坊镇构建“以粮稳烟,以烟促粮”的良好产业融合新局面,通过项目带动、产业驱动,持续推动制种、烟叶产业高质量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

村企共建强产业

邓顺平是肖家坊镇的制种大户,在坊前村党支部的牵头下成立了制种合作社,与社员一起轮转下6000亩土地进行制种。他说:“遇到技术问题有科特派和种业公司直接上门来较,家门口也有了收购站,解决我们大难题啦!”

肖家坊镇的制种历史悠久,是邵武市最早开始尝试水稻制种的乡镇,制种面积达万亩,今年每亩制种水稻预计产量达500斤。

制种是筑牢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稳定制种面积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肖家坊镇通过狠抓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强化支农惠农政策支持、推广全程机械化,全镇水稻制种面积连年稳中有升。

尽管水稻制种面积连年稳中有升,但仍然存在农户对发展水稻制种信心不足、生产基础薄弱、种植面积不够稳定等问题。肖家坊镇采取“企业提供技术、支部协调管理、农户扩大生产”的村企共建模式,打消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肖家坊镇全面提升制种基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并邀请专业种植员通过远程指导、田间指导等方式,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农民种植和管理,为制种水稻“保驾护航”,助力农业增产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水稻制种面积增至1万亩、烟叶5470余亩,户均年收入可达20万元,村财年增收12万元。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