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种猪“养成记”
2023-07-03   作者:沐方婷 杨莹 游振云   来源:福州日报

种猪位于生猪产业链的最前端,号称“猪芯片”,它们长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子孙后代的质量。近日,记者探访位于福清的“国家种猪繁育标准化示范区”,发现这里的种猪享受的都是“五星级”的标准化服务——炎炎夏日有空调吹,吃饭用的是智能化投喂系统,住的是现代化“宿舍”……高标准的环境培育出高质量的种猪,带动福州种猪顺利“出圈”。

1.jpg

种猪的“幸福”来自97项标准

  住在新型建材盖成的现代化“宿舍”里,吹着空调,喝着山泉水,吃着精心搭配的“营养套餐”,在福清远郊的“世外桃源”中,种猪们悠然惬意、自由生长。

  传统印象中,养猪的地方多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但走进位于福清的福建永诚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养殖场,传统印象就被颠覆了。

  通过视频,记者看到,这里的猪舍,配有先进的通风与温控设备,分为公猪、后备、配种妊娠、分娩等不同区域,随处可见全漏缝栏舍、智能环控、精准饲喂等设备,好一个无臭味、零排放、省人工的现代化种猪繁育场。

2.jpg

  种猪的“幸福”远不止住宿环境好这一项。“种猪还没出生前,它出生在哪里、吃什么、怎么养,包括传染病怎么防、粪污怎么利用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要用标准优化并固定下来。”福建省畜牧业协会会长、福建永诚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薛永钦说。

  积极投身种业振兴的大潮,2014年,福建永诚集团与中科院、中国农大等专家团队合作开展科研,实现生猪分子育种及全基因组育种的研究和应用。2020年,福建永诚集团获批创建国家种猪繁育标准化示范区。

  薛永钦向记者展示了多张记录得满满当当的操作手册,仔细一看,全是标准。经过3年创建,示范区的种猪繁育标准化体系日臻完善,各类标准共有97项,其中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29项、企业标准54项,覆盖种猪繁育养殖的每一个环节。

  看似枯燥的标准,在薛永钦看来,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说,标准源于经验积累,又远超出了经验的单纯叠加。11岁时,他开始跟着哥哥薛永柱创业养猪,两兄弟在生猪核心育种行业一路摸爬滚打,一干就是30年。“以往,教科书只是大概地讲讲怎么养,养殖户多靠感觉、凭经验养,稍有不慎,猪的死亡率就会直线上升。现在,有了标准化就不一样了,每个养猪的关键节点都有详细的步骤说明,有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比如,“断奶仔猪分群”这一环节,从拦猪、辨别猪身上的标记、各类猪只分群,再到清点、根据大小调栏,每一套动作都要“揉碎”了再打磨。“不可用力拍赶猪群”“必须抓后腿,另一只手托住胸部”……每一个动作里均有详细注意事项。

  这么细致,有必要吗?专业种猪饲养人员告诉记者,非常有必要。因为仔猪非常害怕生人,如果动作不标准不到位,容易吓到它们导致应激反应,影响后续的生长增重。同时,如果没有准确分群,让来源和体重不同的仔猪并群,它们会互相打架,影响发育,严重的可能导致仔猪蹄裂、腿瘸,甚至死亡。

  “生得多、死得少、长得又快又好”这么细的一整套种猪繁育标准,效果如何?养猪人心头都有一把“尺”:标准实不实在,看养出来的猪就知道——是不是“生得多、死得少、长得又快又好”。

  养殖户林秋国在福清和古田有两个养猪场,一共养了1500头母猪。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平均一头母猪只能产仔10.5只,通过标准化繁育,现在能提高到12.5只;一头母猪一年产仔2.2胎,他的猪场一年能多出近7000只小猪,效益相当可观,这让林秋国满心欢喜。

  “这几年,本地种猪质量不断上升,产仔数、生产速度在提高,近距离的标准化运输,还能减少疾病的感染风险,所以本地种猪越来越受欢迎。”林秋国告诉记者。

  生猪提前出栏也是致富关键。记者了解到,生猪养殖中,猪饲料的费用一般占养猪总成本的50%~70%,生猪提前一天出栏可降低成本8元~10元,示范区的标准化帮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3.jpg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标准化管理,猪可以提前15天出栏,每头猪能节约饲料成本81元。”福清一养殖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数据显示,通过标准化管理,示范区周边每个养殖户平均每年可节省成本8万元以上,按照每头商品猪多创收80元计算,100多家养殖场就可增收约3.6亿元。

  然而,相比生得多、长得快,养殖户最关心的还是“猪的健康”。2019年,一场非洲猪瘟让全国生猪大面积死亡,不少养殖户闻“非”色变。在养猪圈,“第一就是健康,‘1’不守住,后面全是0”这句话相当流行。

  用标准化守住“1”,来不得半点马虎。来到福清市安途清洁服务有限公司洗车点,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全副武装”——身披大褂、脚穿雨鞋,戴着口罩、手套,从内到外仔仔细细地清洗运猪车。消毒液配比1:160、使用发泡枪全车挂泡10分钟以上、整辆车使用高压清洗机内外全部清洗……每一个操作标准都必须逐一落实到位。

  在标准化技术体系引导下,示范区及周边养殖场建立起猪业联盟,构建防范非洲猪瘟联防联控机制,为种猪建立起牢固的“防护墙”。4年中,联盟成员成功避免了重大疫病的发生,为老百姓源源不断地提供安全、健康的猪肉产品。

  标准化带动行业共同“奔跑”

  “一花独放不是春”,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带动生猪养殖行业一起“奔跑”。经过3年建设,位于福清的盛华江泰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存栏已达2.5万头。“3年前,我们刚进这个行业,对养猪没什么概念,去过武汉等地考察,最终还是决定引进福州本地种猪繁育。从选址、建厂,到引种、管理,全流程都采用示范区的标准化体系。”该企业相关负责人王远斌说。

  高标准引领生猪养殖行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示范区的杜洛克种猪在全国遗传信息评估网获得评定长速全国第二名的喜人成绩,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福州种猪也走在了中国生猪产业种业振兴的前列。

  福州市农业局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福州全市拥有2家国家种猪核心育种场,数量居全省第一。截至今年5月底,福州市规模生猪养殖场147家,生猪规模化率达90%以上,生猪存栏数持续稳定。一批现代化生猪养殖场示范者纷纷涌现,星源中德和丰泽农牧获评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兴盛天兆等11家养猪场获评省级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

  如今,示范区的标准化成果也走出福州,输出、应用到省内外。在贵州锦屏县,一座参照福州示范区标准建设的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园即将建成投产,总占地面积3800亩,计划进行种猪繁育,发展有机农业,探索现代畜牧业“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标准化养殖模式。

  “‘国家种猪繁育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并非一蹴而就。”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15年来,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市场监管部门悉心指导,从企业制定相关种猪繁育标准,到指导企业完善标准体系,从申报福州市种猪繁育标准化示范区,再到申报省级、国家级示范区,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坚持,才换来今天福州种猪繁育标准化之路的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林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