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型渔村
环境优美的福建兴化湾是莆田石城村的所在地,这里正上演着一场乡村产业转型的精彩大戏。充满活力与创意的新农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巧妙引入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实现了养殖业的生态化、立体化和集约化转型,为激活产业链按下了加速键,从上游的海带、紫菜、龙须菜种植,到下游的批发收购、冷链物流及加工销售,共同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新农人:技术加持 科学养殖带动收入增长
这里曾经因石斑鱼等水产远近闻名,清晨的码头热闹非凡,各地远道而来的进货的客商早已跃跃欲试,等待养殖户和渔民带着各类新鲜的海产上岸供他们挑选。
“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和这片海域打了十多年的交道,和许多同乡一样喜欢这些海味。”养殖户郑双华指着海岸边一排排的网箱对记者介绍,石斑鱼、鲍鱼等鱼类对生存环境的水质要求十分苛刻,而这里清澈透亮的海水富含各种海洋生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为石斑鱼及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也是海产养殖的不二选择。
郑双华和其他养殖户尝到了养殖石斑鱼的甜头,在保证产量的同时,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养殖方式上,我们采用了先进的网箱养殖技术。”郑双华在与同行间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这种养殖方式能够确保养殖物始终获得稳定且优质的水资源,从而大大提高其生长速度和存活率。而海带、紫菜、龙须菜等海藻类植物,不仅为养殖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天然饵料,还通过光合作用净化水质,进一步改善了养殖环境,于是他趁热打铁,开始着手改善养殖设备和方法。然而,网箱升级需要投入资金成本,这让他犯了难。“对养殖技术等方面的摸索,需要大量资金,而资金回流周期较长,这一度让我陷入了资金链紧绷的困境。”好在莆田农商银行及时伸出援手,解了郑双华的解了燃眉之急。
农商行的贷款支持,给郑双华和众多养殖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养殖户们以鲍鱼、海带、龙须菜、三倍体牡蛎以及石斑鱼等海洋原生态物种为主,采用先进的网箱养殖技术,精心打造一个最佳的养殖环境,养殖总规模达到了8000平方米。不仅充分利用这一广阔水域各种海洋生物充足的养殖空间,还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确保了养殖产品的品质与产量。
优质的养殖环境和科学的养殖管理让石城村的养殖水产品实现了产量、质量的齐头并进,也吸引了众多批发商前来收购。每一批石斑鱼等水产新鲜上岸,都让批发商们赞不绝口,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就此建立。
海产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催生了下游产业链当中存储、物流等方面配套设施的完善与升级,许多投资者将目光瞄准了当地冷链物流、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商机,配套设施的进驻,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优质、健康的海洋食品选择。从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
村干部:红利“上岸” 海产养殖反哺乡村建设
养殖户们撒向海中的鱼苗,丰收后带来的产业红利随着海水流向岸上的石城村,从海上到陆地,石城村的水产养殖业逐渐带动村民致富,反哺村财增长,乡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随之改善,村民的生活先后迎来了物质、精神两方面的长足进步。
“石城村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自然禀赋,大力发展鲍鱼、海带、龙须菜、三倍体牡蛎、斑石鲷等养殖业。”石城村村书记林高成告诉记者,在石城村的餐馆,这些当地海产品制成的菜肴,牢牢“抓住”了八方来客的胃,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养殖业及其产业链产值的稳步增长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收入,带动了村财增长。林高成表示,随着村财收入的增长也为乡村的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村财投入医疗卫生条件、教育水平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升级,让许多家庭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每到傍晚,许多周边村镇的居民都会来到石城观海公园散步纳凉,有不少游客踏上视野开阔的石城村观海步道拍摄晚霞。“村民们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成为了乡村文化的展示窗口,拓展其他产业业态,积极推动乡村转型。”林高成介绍,新建成的观海公园和步道不仅改善了石城村的村貌,更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全村还组建了3支车鼓队和5支腰鼓乐队,定期举办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增强了村民的文化幸福感和凝聚力。
收入增长、村貌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村民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逐渐提升,村民对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参与感很高。据林高成介绍,石城村创新了村务管理方面,充分利用了全市一张图和小微微信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村民可以直接参与村里各项事务的管理。
“未来,石城村将继续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推进现代化养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同时还将推动渔港经济的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林高成补充道,村两委还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提升乡村的教育水平。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所集幼儿、小学一体的九年制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农商银行:机制灵活 多项利好“贷”动养殖发展
眼下是石斑鱼的生长旺季,养殖户们都热火朝天地忙于生产,莆田农商银行埭头支行行长吴金喜也迎来了最忙碌的时刻,一连几天,他往返于各个养殖户的渔船,和他们一起出海,查看石斑鱼的长势,与他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养殖计划。
吴金喜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及时了解养殖户们遇到的资金困难与需求。他告诉记者,养殖户的创业过程当中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资金问题,莆田农商银行多年来以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为石城村和养殖户解了燃眉之急。“根据郑双华的情况,近些年我们都及时他育苗或者扩大养殖规模、购买网箱等方面的金融需求,现在给他的授信已近300万元,农商银行持续发挥金融力量,解决他资金紧缺的难题,支持他扩大养殖规模、改进养殖技术。”吴金喜介绍,莆田农商银行为郑双华配备的“码商贷”授信产品,具备随借随还的灵活机制,还搭配了利率方面的优惠,在郑双华资金紧缺的时刻及时申请到了贷款用于鱼苗采购、设备升级。
“石城主要以养殖鲍鱼、海带、龙须菜、三倍体牡蛎、石斑鱼等为主,季节性比较强,可以提供的金融产品也非常灵活。”除了“码商贷”授信产品,“渔改贷”同样为村民、村组织等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渔民常见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金融助理每周二、五下午驻村现场办公,确保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吴金喜表示,莆田农商银行定期组织人员现场办公,让渔民现场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金融服务。
渔改贷、新客贷、好房贷、码商贷、流水贷等……随着莆田农商银行近年来推出的多项针对渔民的利好措施以及整村授信工作的推进落地,石城村的贷款户数已达347户、授信金额 8200 万元。莆田农商银行持续以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村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