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引领 山村的“桃园蝶变——福建省农科院茶叶所陈玉真“党建+科技”书写山乡巨变
2025-04-15   来源:“农业专家八闽行”典型案例

一、主要做法:党建引领、科技驱动、产业筑基

1.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协同发展新机制

围绕“党建+”,推动基层党组织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依托福建省农科院科技人才资源,建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科技支撑+群众参与”机制,整合帮扶资金1000万元,形成组织引领、科技赋能、产业联动的发展路径,通过党员示范户带动、合作社统筹运营,实现资源配置与群众利益共享。

2.以人才为核心,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7位专家组成科技特派员团队,举办桃树栽培、嫁接技术及茶叶加工的“理论+实操”培训10期,受益200余人次,提升农民科技种植水平,培育一批“田秀才”和“土专家”。

3.以产业为根基,推动特色农业升级

立足资源禀赋,制定“高质高效、三产融合”产业规划。改造老旧桃园140亩,新建高标准大棚桃园5亩、高接换种40亩,引进早熟桃、蟠桃等10个新品种,建成生态果园。拓展农文旅融合,开发森林公园野营地、赏花节等文旅项目,打造“春赏花、夏摘果、秋露营”全季产业链。

微信图片_20250403112235 -1.jpg

二、取得成效: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

1.村集体首次实现桃销售收入

2024年5月,白石坂桃产业园早熟桃率先在福安上市,凭借果形佳、甜度高、色泽艳迅速打开市场,全年营收达50万元。预计盛产期亩产值达3万元,村集体年收入将突破150万元,扭转“无产业、无收益”困境,成为科技助农标杆。

2.示范效应显著,擦亮乡村“金字招牌”

产业振兴带动白石坂村获评“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及“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福建日报》、中新社等主流媒体报道,提升社会影响力。

3.农文旅深度融合,激活“美丽经济”

“赏花经济”与休闲旅游结合,每年吸引游客超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增收。桃产业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微信图片_20250403112244 -1.jpg

三、经验启示:科技助农的“白石坂模式”

1.党建引领是根本

基层党组织需“主心骨”,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2.科技赋能是关键

以科技特派员为桥梁,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田间,品种改良、技术培训,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3.产业融合是路径

立足特色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化增收渠道。

4.人才培育是保障

建立“引才+育才”长效机制,既借力外部专家,更注重培养本土技术骨干,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微信图片_20250403112255 -1.bmp

从“无花无果”到“早花早果”,从“无收”到“营收”,白石坂村蜕变书写了科技兴农、产业强村的新篇章,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驻村经验”。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