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做法
1.靶向施策,构建“天敌防控”技术体系
针对大田“美人茶”需保留小绿叶蝉以形成独特果香蜜韵的产业特性,团队突破“保益控害”技术瓶颈,组建茶园绿色防控科技特派团。通过筛选本地优良天敌——少毛拟前锯绥螨,建立“品种筛选—工厂化扩繁—标准化应用”全链条技术体系,在茶园精准投放捕食螨,实现蓟马、红蜘蛛等害虫的靶向防控,同时保护美人茶的核心“益虫”——小绿叶蝉。
2.技术创新,打通产业化应用路径
研发低成本、规模化生产少毛拟前锯绥螨的工厂化技术,制定天敌产品质量控制标准,攻克包装运输中活性保持难题。联合福建大田大方广茶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200亩示范茶园集成应用“以螨治螨”“以螨治虫”技术,形成可复制的茶园绿色防控方案。
3.科企协同,加速技术落地推广
依托“科企合作”模式,优先选择具备生物防治意识的企业共建示范基地,通过现场观摩会、技术培训等方式强化示范效应。联合福建电视台乡村振兴频道制作专题节目,扩大技术传播覆盖面。
二、取得成效
1.生态效益显著,茶叶品质双提升
示范区内,捕食螨对害螨防治效果达85%以上,对蓟马防效超75%,茶小绿叶蝉数量同比增加30%。农药使用量减少40%,茶园生态平衡显著改善,茶叶果香蜜韵风味更加浓郁。相关案例获国家级媒体报道。
2.推广技术模式,打造“福建样板”
“捕食螨+小绿叶蝉共生”技术体系在福建美人茶产区推广应用,获得茶农充分认可,为全国茶园绿色转型提供“福建样板”。
三、经验启示
1.立足本土资源,优选天敌种类。少毛拟前锯绥螨作为本土天敌,具备捕食各种害螨、蓟马、粉虱、木虱、矢尖盾蚧等小型害虫的广谱性优势,且适应性强、活动力高,是茶园害虫生物防治“最优解”。
2.降本增效,推动技术普惠化。通过工厂化扩繁技术,将天敌产品单价降低,并开发便携式释放装置,使农户“用得起、用得好”,实现绿色防控技术的大面积普及。
3.示范引领,激活产业内生动力。以龙头企业为支点,构建“技术示范—培训赋能—品牌增值”闭环,激发茶农主动参与生态种植的积极性,形成“优质优价”市场正循环。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团队以生物防治技术创新为核心,破解了茶园“保益控害”的技术难题,不仅让“美人茶”香飘万里,更探索出一条植物保护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