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限量标准取消 福建茶业将步入发展快车道
2017-05-02   作者:朱军伟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福建三农网

稀土限量标准取消

将实现多方共赢

  中国农业新闻·福建三农网5月2日福州讯(朱军伟) 日前,国家卫计委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规定不再为包含茶叶在内的植物性食品设置稀土限量标准,并于2017年9月17日正式施行。

  与此同时,国家卫计委还发布了一份关于取消稀土限量要求的解读:“根据中国居民膳食稀土元素暴露风险评估,在代表性稀土元素镧、铈、钇的大鼠90天经口灌胃试验中,除了高剂量镧影响动物体重增重和进食量外,未发现镧、铈、钇具有明显的亚慢性毒性。”并对稀土含量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作出明确解释:“无论是一般人群还是潜在高暴露人群,平均每日从膳食中摄入的稀土元素均未超过镧临时每日允许摄入量的5%,可以认为目前稀土元素的膳食暴露量不会对健康构成潜在危害。”

  福建省食药监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处处长黄传水表示,稀土限量标准的取消,离不开国家相关部委和各大茶叶主产区近年来对风险评估基础工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福建省,不单单是将茶叶,还把土壤、季节、气候、品种、位置、施肥等都纳入监测范围。福建省各级食药监管部门更是以辖区茶叶稀土现状为依据,多次“上书”,“陈表”稀土限量标准的诸多不合理之处。

  黄传水处长还表示,茶叶稀土标准不科学的问题,已经困扰福建省茶产业十余年。为推动茶叶稀土标准修订,福建省食药监局多次召开行业会议,收集相关素材,积极向国家部委反映,配合国家部委开展调研。经多方全力推动,国家污染物标准委员会风险评估确认稀土对人体影响在安全范围内,最终决定取消食品稀土限量。

  虽然离新标准的正式施行还有四个多月时间,但是,当得知茶叶稀土限量标准取消的消息之后,福建茶企以及茶农欢欣鼓舞,纷纷在第一时间转发这条消息。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表示,“稀土限量标准的取消,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茶叶不再检测稀土之后,企业不仅每年能省下高昂的检测费用,而且也消除了茶叶的外销壁垒,企业可以放开手脚去“开疆拓土”,谋求更大的海内外市场。对于千万茶农而言,也不必再担心因稀土问题而导致“价跌卖难”,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市场信心。

  安溪县食药监局副局长林友双表示,以前,安溪县人民政府每年要针对茶叶稀土项目抽检1000多次。稀土限量标准取消之后,政府可以节省下这部分精力和财力,投入到监测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真正有风险的项目上去。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福建省食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也特别提醒广大茶业从业者,面对稀土限量标准的取消,在欣喜的同时,还应继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和行业自律,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意识,严把茶叶质量关,科学合理进行农业投入品施用,加强源头管控。

综合施策 全力帮扶

助力福建茶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据悉,福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是最适宜茶叶生产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的产茶大省。全省除个别岛屿外,几乎县县产茶,全省涉茶人员达数百万之多。福建制茶、饮茶、贩茶的历史更是悠久,产制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四大茶类及再加工类的花茶,具备茶类齐全、加工技术精湛、国内外市场广阔等突出优势与潜力。

  而根据数据统计,截至目前,福建全省共有茶叶生产企业1663家,居全国第一位,主要产品品种包括乌龙茶(1267家)、红茶(795家)、绿茶(377家)、白茶(162家);主要分布在南平市武夷山市(468家)、泉州市安溪县(336家)、宁德市福鼎市(163家)等地。福建省现有茶叶类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7家,茶叶龙头企业品牌建设水平居全国前列,包括八马、日春、安溪铁观音集团、武夷星、华祥苑、天福茗茶、品品香、春伦等茶叶企业。

  黄传水处长表示,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大力推动与福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福建省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能够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一是生产条件持续完善。企业选点、厂区布局、设备设施、卫生条件不断完善,部分企业已采取自动化设备设施。二是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基本都建立了原料入厂、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等管理制度。三是安全状况持续提升。2016年,省级共抽检茶叶3329批次,检出不合格19批次(其中,检出农药残留指标不合格18批次,占0.54%;检出添加剂不合格1批次,占0.03%),合格率99.4%,相较2008年的77.4%、2009年的88.8%呈大幅攀升态势。2017年第一季度,全省茶叶共抽检756批次,不合格4批次,合格率99.5%。”

  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严格的监督抽检,是福建茶叶质量安全的有力保障。但消费者真正追求的茶叶质量安全目标,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不仅要在源头上把好关、在过程中监管,更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多管齐下,才能防患未然。

  为了促进福建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把茶叶列为福建省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采取各项政策措施进行大力支持。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更是立足职能定位,以“管、查、治、建”为手段,持续加强辖区茶叶生产企业监管。

  黄传水处长介绍,“‘管’,就是严格生产许可管理,加强生产条件核查,不具备条件的不予许可,把好生产准入关。‘查’,就是严格监督检查,严格产品监督抽检,监督企业持续保持生产必备条件,落实从原料进货、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品出厂检验的全过程管理措施。‘治’,就是严格违法行为治理。比如部署开展打击茶叶违法添加的‘春雷’专项行动,加大专项抽检力度,严查不合格茶叶。‘建’,就是总结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紧密依托地方政府,建立完善由政府牵头,农业、食品药品监管、卫生等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齐抓共管、协作有力、配合密切的长效监管机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