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公布了2017年度、2018年度福建省著名农业品牌榜单,厦门的如意情食用菌公司的如意情金针菇、华祥苑茶业公司的华祥苑铁观音、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的海堤乌龙茶均榜上有名。
在耕地资源不足的厦门,偏重规模和数量的传统农业已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高效、高产、优质、生态的现代农业,而发展品牌农业不仅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更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在厦门市农业农村局的布局推动下,厦门坚持品牌强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品牌创建交出优异的成绩单,一批农业产业化企业崛起为行业龙头,“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走上居民餐桌。越来越多的农业品牌得到各界的关注与认可,全市农业正加快进入高质量发展阵营。
近日从厦门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厦门将进一步加码扶持品牌农业的发展,新的品牌农业建设相关扶持政策已经在研究制定当中。
龙头企业加速崛起,44家市级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领跑。位于翔安区马巷镇的如意情白金针菇自动化生产车间,每天有25万瓶金针菇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不仅仅是食用菌的工业化生产,厦门如意情集团,这家成立25年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已建立起蔬菜种苗工厂化生产、新特优果蔬种植与加工、食用菌工业化培养、生鲜净菜配送、大型商超品牌专柜销售和智慧型农业科普观光生态园等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
同样是本地消费者熟知的茶叶品牌——华祥苑和海堤,前者已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开出800多家终端连锁专卖店,成功掀起一股“闽茶”风潮。而后者则深耕福建乌龙茶领域,在稳健布局国外市场的同时,近三年内,国内销量也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长,企业建立的全电脑控制一体化生产线,年加工能力可达6000吨。
如意情、华祥苑和海堤取得成功,仅仅是厦门4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注打造品牌,引领产业发展的缩影。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厦门不断加码扶持力度,积极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输血”。2019年一开春,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又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送出了“礼包”——《厦门市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实施方案》的发布,对本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扩产增投、品牌建设和发展订单农业方面进行补贴、贷款贴息和奖励。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政府部门的悉心护航下,经过多年努力,一批本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占据了厦门农业发展的领跑阵营。数据显示,目前厦门市共有44家市级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32家。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553亿元,同比增长13%。在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评选中,厦门市占据6席,数量居全省第一。
品牌农产品大举入市,厦门市推出72个“三品一标”产品,让消费者吃得更好。小番茄、枸杞叶、荞麦苗、铁皮石斛、上海青……在去年12月举行的第十一届厦门名优特农产品展销会上,来自岛外农产区的各类特色农产品迅速抓住逛展群众的味蕾,成为展会热销品种。尤其是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的“三品一标”放心农产品,更是在现场掀起了购买热潮。
“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大量问世,归根结底解决的是怎么让厦门消费者“吃得更好”的问题。近年来,厦门不断加快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为鼓励企业和农民生产高质量产品,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对“三品一标”认证企业进行资金扶持补贴,每认证一项无公害农产品的企业补贴2万元,一项绿色食品补贴2.5万元,一项有机食品补贴3万元(由农业农村部进行认证的),一项农产品地理标志补贴3万元。不仅如此,“三品一标”申报流程也不断简化,农业部门不仅在申报前强化咨询、培训、技术服务,积极培育、支持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还在认证后进一步跟踪服务和规范化管理,科学地持续扩大厦门“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和生产规模。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三品一标”产品7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3个,绿色食品27个,有机食品2个。厦门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认证登记的“三品一标”累计要达到100个以上。
品牌农业的核心特征是效益和质量并存。去年来,厦门市进一步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一批具有厦门特色的农业品牌。为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厦门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不断出台惠农政策,持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三品一标”基地和农业“五新”成果应用示范点等农业标准化工程建设。厦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经考核验收合格后,可一次性获得奖励补助资金3万元。厦门市还提出了新目标,到2020年市级以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场)要达到50个以上,辐射带动全市主要农产品规模生产基地实现按标生产。(厦门日报 林雯,厦门三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