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梦想写在农村大地上
2019-05-30   作者:卢国华   来源:闽北日报

她是姐姐,叫朱桂平,今年41岁,村里的妇女主任;

她是妹妹,叫朱美娟,今年35岁,村里的“农场主”。

姐妹俩出生在邵武市吴家塘镇铁罗村,吃着农家饭渐渐长大的姐妹俩先后走出铁罗村,与其他年轻人一样到大城市追梦。十多年前,姐妹俩又不约而同地选择回到村里,把青春梦想写在农村大地上。

5月26日,来到铁罗村,见到了姐妹俩。

“别人能在农村种田生活,我们一样也能!”父亲的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朱桂平的脑海中。2000年,喜欢农村生活的朱桂平从福州回到村里,开了家理发店,之后又盘下一家杂货店,做起了小生意。

“在村里待久了,心里就想着要为村里做点事。”2012年,朱桂平竞选当上了村党支部委员、妇女主任。当上村干部后,性格要强的她就下决心想把这份工作干好。“那时,村里的姐妹大部分没有工作,平时就爱打麻将,时间一长,家庭矛盾也多了。我就想找点事给大家做,既能整合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又能让大家赚点钱。”

2014年夏天,朱桂平骑着车,独自跑了金塘工业园区和邵武经济开发区的十余家企业,并成功为村里拉来了业务,办起了手工作坊。“每天早上,我的丈夫开车到企业把需要加工的订单拉回来,大家一起做,晚上再把完成的订单送到企业。”

平时,有20多人在手工作坊上班,高峰时有近40人。每人每月平均有700至800元的收入,多的超过1000元。朱桂平的这一举措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已连任三届村党支部委员。

相比姐姐朱桂平,妹妹朱美娟更喜欢与土地打交道。

“农村山清水秀空气好,这些是大城市没有的。”在北京、郑州、福州等大城市待过的朱美娟2004年回到村里,并尝试自主创业。2016年,她与丈夫万海明在村里流转了400多亩土地,成立了万禾家庭农场和海明农机专业合作社,向土地要效益。

“这些年,我们在农村创业,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朱美娟说,“购买农机具享受补贴,发展种植有科特派提供技术指导,几年下来,我们慢慢发展了起来。”

目前,海明农机合作社有大小农机器械72台套,实现了从育种、插秧,收割、烘干,到成米装袋的全程机械化。这几天,镇里的科特派邹海英还找朱美娟夫妻商量办机插秧现场会的事。

“去年,农场里试种了4亩白莲和30亩迷迭香,效果还不错。我打算不断引进新品种,丰富我的家庭农场,争取经过几年努力,将它打造成当地最好最大的采摘园。”朱美娟如是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的开展,姐妹俩亲历了铁罗村越来越好的变化。这时,她们不约而同地又有了相同的想法:姐姐朱桂平参加了福州农学院大专班的学习,妹妹朱美娟则报名了邵武市成人电大的学习课程。她们说:“知识很重要,只有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才能更好地把事业干好,为乡村振兴助力。”

责任编辑:朱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