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塔前镇:“村民理事会”四两拨千斤
2019-07-25   来源:闽北日报

7月17日,骄阳当空,笔者在延平区塔前镇境内看到,连接各行政村的9条产业路修建工程正马不停蹄地施工。去年,塔前镇共获得省交通厅批准9条“三级产业路”项目的入库资格,占据延平全区入库指标的30%以上,为全省乡镇“三产路”入库数量之最。

据了解,2016年以来,塔前镇辖区共完成公路建设128.6公里,其中(205)省道17公里,县道9公里,乡级公路45.71公里,村级公路56.89公里,在农村公路的建设发展上取得了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突破,为全镇人民群众铺就了一条条通往幸福的脱贫路、生态路、产业路、民心路,极大改善了农村交通路况,方便了群众出行,造福了一方百姓,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被市政府命名为南平市第一批“四好农村路”的市级示范乡镇之一。那么,塔前镇是如何把农村公路建得又多又快又好呢?

全新模式带来的质变

塔前镇位于延平区南部,距南平市区33公里。前些年,群众一直饱受交通不便的困扰,但塔前镇党委、政府没有畏缩不前,而是敢于迎难而上破解难题。镇村干部齐心协力,紧紧抓住全市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的机遇,积极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多次邀请交通、公路等部门的领导到乡镇调研,对全乡路网进行实地勘察,积极编制上报道路升级改造计划。

征地难,资金难,如何解决这两大难题,成为塔前镇政府领导必须攻克的首要课题。“为了切实地解决这两大难题,我们成立了‘公路建设村民理事会’机构,负责各村的征地、地面青苗物补偿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塔前镇镇长张钻球向笔者解释道。

据介绍,塔前镇新成立理事会的一项重要功用,便是做好政府与村民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因为理事会成员全都是由村民自己投票选出的声望与能力兼具的代表组成,在村民当中说话很具分量。在理事会发挥平衡协调作用之下,全镇上下渐渐达成了“若要富,先修路,不修公路没出路”的共识,对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态度也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从“公路国家建”变成了“公路大家建”。不仅积极将自家田林等地以无偿的形式主动捐出,而且还带动亲朋好友一起参与到“四好农村路”建设之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配合当地政府一起推进“四好农村路”的工程建设。

以南平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的菖上村为例,依靠着村民们自选成立的“公路建设村民理事会”以及村民小组的组织协调,村民自发完成了征地工作,并筹集了修路所需要的配套资金。曾任菖上村党支部书记多年的陈谋韬会长带领着理事会成员奔赴田野山间,不厌其烦地给农户做思想工作。全村500多户人家,共有130多户人家田地参与了征地对换。成功解决了菖上村征地难与资金难的问题,顺利建好了村民们盼望多年的水泥公路。

“众人拾柴火焰高”,拧成一股绳的塔前镇村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顺利解决了征地问题,公路修建资金短缺的困局也同时迎刃而解。通过向上级争取、部门支持、社会募集、争取“一事一议”等途径,塔前镇逐渐形成了以政府、自然村投入为主,村民无偿捐助、土地增减、山林物转让等集资形式为辅的多元化、全方位的投融资机制。而交通、公路、安防等部门的资金扶持,也让村民们看到了塔前镇的特色优势与发展希望,对政府工作更加理解与支持,形成了政民合力的良性循环。

以理事会的全新模式为助力,塔前镇在农村公路的建设发展上取得了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突破,不仅极大改善了农村的交通路况,同时也方便了村民的交流与出行,推进了民生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好农村路”建好之后,塔前镇政府推行了分段承包和“三员合一”的管护模式,真正做到了农村公路的“建养并重”。“将公路的养护工作交给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可以更有效地杜绝安全隐患,并提升公路完好率。”公路站站长曾启年认为,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农村公路的综合管理与养护乃是十分必要之事,借助于专业机构的技术设备与丰富经验,不仅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保障公路的通行安全,并且还能最大程度地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塔前镇现已将辖区内的西塔、文塔线2条主县道委托南平市路新养护公司统一管养,将9条乡级公路则交给镇政府负责。张钻球表示,除了已经委托给管理的两条国道之外,塔前镇还准备将已经修建完成的县道以及部分条件成熟的村道,在今后陆续承包给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

路路联通的乡村振兴

驱车行驶在四通八达的塔前镇乡道之上,宽绰而平整的洁净水泥路面是塔前镇“四好农村路”留给来客的第一印象,一条条宽阔的三级公路沿着林木茂盛的山体不断地向远向上延伸,道路的一侧是沿山修建的特色民宿,而另一侧则是山美水美的闽北自然风光,传统与现代,文明与自然,一起构成了一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宁静和谐乡村画卷。

“路通了以后,镇里人的日常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足精彩了。”陈谋韬笑呵呵地向笔者感叹道。塔前镇农村路网的修建完善,不仅提高了该镇辖区内14个行政村与73个自然村道路的通行承载能力,更大力推动了塔前镇各项产业的发展。截至2017年底,塔前镇全镇已经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880万元,资产投资4235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共计13465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9.5%。

菖上村的现任村支书陈谋模告诉笔者,村民们的无偿付出现在已经得到回报,“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令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工作挣钱,更带动了镇上各项产业的快速发展。除了传统的种植农业和林木产业之外,现代农业与旅游养生产业的发展势头也十分喜人。

以四好农村公路网为支撑,塔前镇的传统农业正向生态农业、绿色旅游业、休闲养生产业等方向升级转型。以赤坑西洋村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得益于农村公路网的便利,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发展了大棚蔬菜、花卉630余亩,种植的蔬菜有西红柿、黄瓜、青椒等10多个品种,花卉则有延平特产百合、菊花等等,共创造年产值约500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200余人。

如今在塔前镇,像赤坑村这般由区重点贫困村变成现代农业种植基地的例子并不少见。正所谓一路通,则百业兴,“四好农村公路”的成功修建,不仅帮助村民们打开了银杏、地瓜等农特产的销路,同时也使得长期雪藏在深山的宝贵生态自然资源,通过公路的联通,得到了开发与共享。如菖上村借助“四好农村公路”的修建,开发起生态旅游。从前的农村水泥路,现在已经被修建成7.5米宽的三级标准公路。

路灯装起来了,民宿建起来了,公厕等基础设施也正在陆续施工之中。菖上村因此成功申报成为国家4A景区,并在去年举办了“菖上首批农耕文化节”,带动了乡村旅游的热潮,养生休闲等产业发展一步步地走上正轨。除了回乡帮忙的乡贤外,许多省内外投资商,也开始在村内进行自然文化资源的调研考察。如今在菖上村,农家乐、民宿等建设项目已越来越多。

经济富足了,收入增多的塔前镇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各式各样内容丰富的文娱活动陆续展开。展望未来,张钻球表示,得益于该镇在“四好农村路”修建所展露的良好成效,群众建路的热情高涨,镇上总投资7594.06万元的9条“三产路”有望国庆前全部建成通车,届时,进一步升级了现有公路交通网的塔前镇,必将会为村民们带来一条条充满希望的产业路、致富路、幸福路。(詹国兵 李韧筠 朱佳丽)

责任编辑:小慧